泡沫镍对相变过程及单元管热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1 绪论 | 第11-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能源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 ·蓄热技术 | 第12-14页 |
| ·相变蓄热材料 | 第14-16页 |
| ·相变蓄热材料的分类 | 第14-16页 |
| ·相变蓄热材料的选择 | 第16页 |
| ·相变蓄热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 ·高温相变蓄热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相变蓄热材料强化传热的研究 | 第18-19页 |
| ·关于空穴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2 相变蓄热理论 | 第22-29页 |
| ·相变蓄热问题概述 | 第22页 |
| ·相变蓄热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22-24页 |
| ·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 ·显热容法 | 第24-25页 |
| ·焓法 | 第25-26页 |
| ·FLUENT 在求解固液相变问题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泡沫镍对相变蓄热过程的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29-40页 |
| ·泡沫金属简介 | 第29-31页 |
| ·泡沫金属的分类及表征 | 第29-30页 |
| ·泡沫金属的应用 | 第30-31页 |
| ·孔隙率变化对相变蓄热过程的影响 | 第31-35页 |
| ·问题描述 | 第31-32页 |
| ·物理数学模型 | 第32页 |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3-35页 |
| ·填充体积对相变蓄热的影响 | 第35-37页 |
| ·温度场 | 第35-36页 |
| ·壁面最高温度及液相率 | 第36-37页 |
| ·填充位置对相变蓄热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温度场 | 第37-38页 |
| ·壁面最高温度及液相率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4 高温相变蓄热单元管的二维数值模拟 | 第40-61页 |
| ·吸热器简介 | 第40-43页 |
| ·基本型吸热器 | 第40-41页 |
| ·蓄热单元管结构 | 第41-43页 |
| ·物理数学模型 | 第43-48页 |
| ·物理模型 | 第44-45页 |
| ·相变区数学模型 | 第45页 |
| ·空穴模型 | 第45-46页 |
| ·流动区数学模型 | 第46页 |
| ·边界和初始条件 | 第46-47页 |
| ·湍流模型 | 第47-48页 |
| ·泡沫金属对单元管的蓄热性能影响 | 第48-52页 |
| ·不同入口流速对蓄热过程的影响 | 第52-57页 |
| ·入口流速的设定 | 第52页 |
| ·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 ·不同初始温度对蓄热过程的影响 | 第57-60页 |
| ·温度的设定 | 第57页 |
| ·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5 填充泡沫镍的单元管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61-70页 |
| ·三维模型概述 | 第61-63页 |
| ·三维模型的必要性 | 第61页 |
|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61-63页 |
| ·FLUENT 参数设置 | 第63-66页 |
| ·热流边界条件 | 第63-65页 |
| ·初始条件和参数设置 | 第65-66页 |
| ·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 ·液相率 | 第66-67页 |
| ·温度场 | 第67-68页 |
| ·出口温度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目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