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胃学说的饮食养生理论研究
| 提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脾胃学说与饮食养生概述 | 第10-35页 |
| 1 脾胃学说 | 第10-18页 |
| ·脾胃学说的内涵 | 第10-11页 |
| ·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 第11-15页 |
| ·脾胃学说的核心理论 | 第15-17页 |
| ·脾胃学说对于养生的重要意义 | 第17-18页 |
| 2 饮食养生 | 第18-34页 |
| ·饮食养生的内涵 | 第18页 |
| ·饮食养生与食疗 | 第18-19页 |
| ·饮食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9-28页 |
| ·饮食养生理论的核心内容 | 第28-34页 |
| 3 脾胃学说对饮食养生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第二部分 脾胃为饮食养生的关键 | 第35-43页 |
| 1 脾胃为脏腑的核心 | 第35-38页 |
| ·五脏系统中脾“土”为核心 | 第35-36页 |
| ·五脏协调赖于脾胃斡旋气机 | 第36-37页 |
| ·脾胃为“后天之本” | 第37-38页 |
| 2 脾胃是饮食养生之基 | 第38-43页 |
| ·脾胃为化生精微物质之根本 | 第38-39页 |
| ·脾胃功能正常是饮食养生的前提 | 第39-40页 |
|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 第40-41页 |
| ·调脾胃安五脏以养生 | 第41-43页 |
| 第三部分 饮食养生以顾护脾胃为本 | 第43-53页 |
| 1 饮食保养脾胃的意义 | 第43-44页 |
| ·未病先防 | 第43页 |
| ·既病防变 | 第43-44页 |
| ·瘥后防复 | 第44页 |
| 2 饮食保养脾胃的原则 | 第44-48页 |
| ·饮食有节 | 第44-46页 |
| ·寒热适度 | 第46-47页 |
| ·五味调和 | 第47-48页 |
| ·食宜淡薄 | 第48页 |
| 3 饮食保养脾胃的方法 | 第48-53页 |
| ·益气健脾法 | 第48-49页 |
| ·健脾运湿法 | 第49-50页 |
| ·健脾化痰法 | 第50页 |
| ·升阳健脾法 | 第50-51页 |
| ·疏肝健脾法 | 第51页 |
| ·滋阴益胃法 | 第51-52页 |
| ·消积导滞法 | 第52-53页 |
| 第四部分 调饮食健脾胃以养生 | 第53-80页 |
| 1 饮食五味为饮食养生的前提 | 第53-56页 |
| ·饮食五味为精微之源 | 第53-54页 |
| ·饮食五味是维持生命之根本 | 第54页 |
| ·饮食五味偏嗜可致病 | 第54-55页 |
| ·饮食五味调节五脏盛衰 | 第55-56页 |
| 2 摄取得宜之食 | 第56-67页 |
| ·四季顺时合理择食 | 第56-62页 |
| ·因人顺势合理择食 | 第62-66页 |
| ·因地制宜合理择食 | 第66-67页 |
| 3 常用健脾胃食物 | 第67-73页 |
| ·《饮膳正要》常用健脾胃食物 | 第67-69页 |
| ·《本草纲目》常用健脾胃食物 | 第69-73页 |
| 4 常用健脾胃食养方 | 第73-79页 |
| ·《饮膳正要》常用健脾胃食养方 | 第74-75页 |
| ·《寿亲养老新书》老人常用健脾胃食养方 | 第75-77页 |
| ·《寿世青编》病后调理脾胃食养方 | 第77-78页 |
| ·其他文献调理脾胃食养方 | 第78-79页 |
| 5 勿摄禁忌之食 | 第79-80页 |
| 结语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查新报告 | 第87-96页 |
| 详细摘要 | 第96-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