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机器辅助技术论文

汽车减速器虚拟装配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第10-11页
   ·虚拟装配技术研究现状第11-16页
     ·虚拟装配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虚拟装配技术的应用第12-14页
     ·产品可装配性评价的内容第14-15页
     ·可装配性评价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评价第18-32页
   ·制造资源建模第18-22页
     ·加工设备模型第18-20页
     ·工艺装备模型第20-21页
     ·特征模型第21-22页
   ·设备分组及实例分析第22-26页
     ·设备分组第22-24页
     ·实例分析第24-26页
   ·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评价第26-30页
     ·零件结构工艺性评价第26-27页
     ·零件级可制造性评价第27-29页
     ·综合评价第29-30页
   ·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可装配性评价第32-46页
   ·引言第32页
   ·装配模型方法第32-35页
     ·关系模型第32-34页
     ·层次模型第34页
     ·面向对象模型第34-35页
   ·特征第35-38页
     ·零件级特征第35-36页
     ·产品级特征第36-37页
     ·基于特征的装配模型第37-38页
   ·可装配性评价第38-45页
     ·零件级可装配性评价第38-41页
     ·产品级可装配性评价第41-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可装配性模糊综合评价第46-72页
   ·引言第46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6-51页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第47-51页
   ·零件级可装配性模糊综合评价第51-55页
     ·建立影响因素集第51页
     ·建立评价集第51-52页
     ·构造单因素评判矩阵第52-53页
     ·建立权重集第53-54页
     ·模糊综合评价第54-55页
   ·产品级可装配性模糊综合评价第55-60页
     ·装配系统级可装配性模糊综合评价第55-57页
     ·装配工艺级可装配性评价第57-58页
     ·装配顺序级可装配性评价第58-60页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第60页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第60-62页
   ·工艺优化第62页
   ·应用实例第62-69页
   ·本章小结第69-72页
第5章 结论第72-74页
   ·论文取得的成果第72页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NET框架的仓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仿生视网膜信息平行处理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