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序言 | 第10-17页 |
(一)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二)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内宏观背景 | 第12-13页 |
(三)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5-16页 |
2. 分析比较法 | 第16页 |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与地域化 | 第17-23页 |
(一)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7-21页 |
1. 城市公共设施 | 第17-18页 |
2. 休憩 | 第18页 |
3. 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 | 第18-20页 |
4. 地域性 | 第20-21页 |
(二) 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与地域性因素的关系 | 第21-23页 |
1. 地域性因素在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营造中的意义 | 第21-22页 |
2. 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对地域性因素的价值 | 第22-23页 |
二、国内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现状 | 第23-39页 |
(一) 我国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的基本现状 | 第23-24页 |
(二) 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在中国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24-37页 |
(三) 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 第37-39页 |
三、基于地域性因素的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的设计法则 | 第39-51页 |
(一) 合理性原则 | 第39-41页 |
1. 形式合理 | 第39-40页 |
2. 材料合理 | 第40页 |
3. 经济合理 | 第40-41页 |
4. 使用合理 | 第41页 |
(二) 功能性原则 | 第41-42页 |
(三) 整体性原则 | 第42-43页 |
(四) 人性化原则 | 第43-46页 |
1. 遵守人机工程学原理 | 第44页 |
2. 尊重环境心理学原则 | 第44-46页 |
3. 注重无障碍设计 | 第46页 |
(五) 形式美的原则 | 第46-49页 |
1. 对比与统一 | 第47页 |
2. 平衡与对称 | 第47-48页 |
3. 节奏与韵律 | 第48页 |
4. 比例与稳定 | 第48页 |
5. 重复与渐变 | 第48-49页 |
(六) 创新性原则 | 第49页 |
(七) 文化性原则 | 第49-51页 |
四、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的设计要素与地域性元素的融合策略研究 | 第51-61页 |
(一) 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的设计要素 | 第51-54页 |
1. 功能结构 | 第51-52页 |
2. 材料工艺 | 第52-53页 |
3. 色彩形态 | 第53-54页 |
4. 成本控制 | 第54页 |
(二) 地域性元素 | 第54-56页 |
1. 地域自然因素 | 第54-56页 |
2. 地域人文因素 | 第56页 |
(三) 地域特色元素融入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设计中的策略研究 | 第56-61页 |
1. 地域自然因素融入的策略研究 | 第57-59页 |
2. 地域人文因素融入的策略研究 | 第59-61页 |
五、地域性视角下的城市户外公共休憩设施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 第61-64页 |
(一) 设计注重系统性 | 第61-62页 |
(二) 设计注重时代性 | 第62页 |
(三) 设计注重人文性 | 第62-63页 |
(四) 设计注重精神性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