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二)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国内研究水平 | 第11-14页 |
(二) 国外研究水平 | 第14-15页 |
三、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第15-17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农田水利发展的基本内涵、地位和作用 | 第19-25页 |
一、农田水利发展的基本内涵 | 第19页 |
二、农田水利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三、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发展的战略地位 | 第21-25页 |
(一) 农田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第21-23页 |
(二) 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发展的问题与困境 | 第25-38页 |
一、制约农田水利发展的客观因素 | 第25-30页 |
(一) 人均、亩均水量较少 | 第25-26页 |
(二)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 第26-29页 |
(三) 水资源开采过度,污染严重 | 第29页 |
(四) 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 | 第29-30页 |
二、农田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8页 |
(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 第30-31页 |
(二) 农田水利发展意识滞后,疏于管理 | 第31-32页 |
(三) 责任不清与主体缺位 | 第32-33页 |
(四) 缺乏新的投入保障机制 | 第33-35页 |
(五) 农田水利建设制度缺失,管理落后 | 第35-36页 |
(六) 农田水利建设的产权模糊,水权界定不清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山东省淄川区农田水利发展实证分析 | 第38-46页 |
一、山东省淄川区农田水利现状 | 第38页 |
二、山东省淄川区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做法 | 第38-44页 |
(一) 加强统筹、认清当地农田水利发展的现状及必要性 | 第38-40页 |
(二) 综合分析,详细制定农田水利规划发展建设指标 | 第40-42页 |
(三) 淄川区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制度保障 | 第42-44页 |
三、山东省淄川区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 第44-46页 |
(一) 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第44页 |
(二) 要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开发和保护并重、建设与管理同步进行 | 第44-45页 |
(三) 加强政府引导,不断完善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建设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新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发展举措 | 第46-56页 |
一、新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应坚持的基本思路 | 第46-49页 |
(一) 指导思想 | 第46-47页 |
(二)基本原则 | 第47页 |
(三) 农田水利发展目标 | 第47-49页 |
二、明确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 第49-54页 |
(一) 实施经济调节职能,保障农田水利可持续运行 | 第49-50页 |
(二) 推进市场监管职能,稳定农田水利建设秩序 | 第50-51页 |
(三) 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 第51-53页 |
(四) 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基础性公共服务 | 第53-54页 |
三、充分发挥民众作用,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全民化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