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皈依原因、宗教性的概念界定和结构模型构建 | 第22-26页 |
·皈依原因、宗教性的概念界定 | 第22页 |
·皈依原因和宗教性个别访谈 | 第22-24页 |
·宗教性半开放式问卷调查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佛教徒宗教性测验量表的编制 | 第26-32页 |
·量表结构与项目设计 | 第26-27页 |
·宗教性结构模型的因素分析和检验 | 第27-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佛教徒皈依原因调查和人格测验分析 | 第32-41页 |
·研究工具和对象 | 第32-33页 |
·研究过程和结果分析 | 第33-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佛教徒宗教性水平和自尊水平及两者的相关研究 | 第41-49页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佛教信仰的心理保健因素探析 | 第49-58页 |
·质性研究方法 | 第49页 |
·研究内容 | 第49-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8-61页 |
·佛教徒皈依原因的总结分析 | 第58页 |
·佛教徒宗教性的群体差异分析 | 第58-59页 |
·佛教信仰心理保健功能的质化研究结论 | 第59页 |
·佛教信仰研究对社会心理保健的启示 | 第59-60页 |
·对以上研究的评价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0-61页 |
注释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