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矿北翼充填采区高速公路保护煤柱开采可行性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方法选择及参数确定 | 第16-30页 |
·矿井概况 | 第16-23页 |
·井田交通位置 | 第16页 |
·矿井开拓 | 第16页 |
·北翼充填采区 | 第16-23页 |
·预计方法的选择 | 第23-24页 |
·预计软件 | 第24-25页 |
·预计参数的确定 | 第25-30页 |
·等效采高 | 第25-26页 |
·下沉系数及水平移动系数 | 第26页 |
·最大下沉角 | 第26-27页 |
·开采影响传播角 | 第27-28页 |
·主要影响正切值 | 第28页 |
·拐点偏距 | 第28-30页 |
3 多工作面开采地表变形预计方法及软件的开发 | 第30-46页 |
·开发的背景及目的 | 第30页 |
·多工作面预计方法的开发 | 第30-37页 |
·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形成过程 | 第30-31页 |
·多工作面预计方法建立的原则及方法的选择 | 第31-33页 |
·算法的实现 | 第33-37页 |
·多工作面预计软件系统开发 | 第37-41页 |
·开发平台及计算机语言的选择 | 第37-38页 |
·各个功能的实现 | 第38-41页 |
·系统实例验证 | 第41-46页 |
4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及开采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46-53页 |
·高速公路保护标准的确定 | 第46-47页 |
·预计范围及预计参数的确定 | 第47-49页 |
·地表变形预计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5 开采方案调整及地表变形预计分析 | 第53-60页 |
·上部工作面组开采方案设计 | 第53页 |
·上部工作面组最新开采方案地表变形预计 | 第53-56页 |
·下部工作面组开采方案设计 | 第56页 |
·下部工作面组最新开采方案地表变形预计 | 第56-60页 |
6 减少充填量可能性的探究 | 第60-68页 |
·上工作面组减少充填量探究 | 第60-62页 |
·下工作面组减少充填量探究 | 第62-68页 |
7 地表岩移监测方案设计 | 第68-73页 |
·地表岩移监测目的 | 第68页 |
·地表岩移监测设计原则及依据 | 第68-69页 |
·地表岩移监测设计方案 | 第69-70页 |
·地表岩移观测工作程序及要求 | 第70-72页 |
·测量仪器的选择 | 第72-73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7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