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8页
第1章 虚假诉讼罪的概述第8-20页
    1.1 国外对虚假诉讼的认定第8-10页
        1.1.1 日本第8-9页
        1.1.2 西班牙第9页
        1.1.3 意大利第9页
        1.1.4 德国第9-10页
        1.1.5 新加坡第10页
        1.1.6 英国第10页
        1.1.7 美国第10页
    1.2 我国对虚假诉讼的认定第10-12页
    1.3 我国虚假诉讼的现状第12-15页
        1.3.1 总体案件情况统计第12-13页
        1.3.2 时间分布统计第13页
        1.3.3 地区分布统计第13页
        1.3.4 强制措施情况统计第13页
        1.3.5 量刑情况统计第13-14页
        1.3.6 行为手段统计第14页
        1.3.7 特定身份人犯罪情况统计第14-15页
        1.3.8 案发情况统计第15页
    1.4 虚假诉讼的主要特征第15-20页
        1.4.1 隐瞒真实情形,以合法表现掩盖非法行为第15页
        1.4.2 当事人为追求共同非法利益,主客观上存在合意性第15-16页
        1.4.3 侵害的利益具有多元化第16-17页
        1.4.4 法律执业者介入虚假诉讼有时发生,职务犯罪也可能设伏于其中第17-18页
        1.4.5 虚假诉讼案件呈现高发趋势第18页
        1.4.6 虚假诉讼程序多以调解为主第18-20页
第2章 虚假诉讼罪的行为认定第20-31页
    2.1 捏造事实的行为认定第20-24页
        2.1.1 “捏造”应包含隐匿行为第20-21页
        2.1.2 “捏造”的事实应仅限于无中生有类型第21-23页
        2.1.3 事实的捏造者是否必须系行为人本人第23页
        2.1.4 结合民事诉讼分析捏造事实行为第23-24页
    2.2 提起民事诉讼的认定第24-28页
        2.2.1 民事诉讼是持续的过程第25页
        2.2.2 仲裁和调解是否纳入虚假诉讼罪中第25-28页
    2.3 虚假诉讼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第28-31页
第3章 虚假诉讼罪的主观要件判断第31-34页
    3.1 虚假诉讼罪的罪过认定第31-32页
    3.2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目的认定第32-34页
第4章 虚假诉讼罪的主体范围第34-39页
    4.1 单元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第34页
    4.2 被告以虚假事实提起反诉应构虚假诉讼罪第34-35页
    4.3 虚假诉讼罪中的共犯情形第35-39页
        4.3.1 虚假诉讼罪共犯的类别第36页
        4.3.2 对于法定代理人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第36-37页
        4.3.3 对于其他诉讼参与人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第37页
        4.3.4 对于司法工作人员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3D-FPM的显微样品深度重构算法研究
下一篇:金泳三政府改革公职人员财产登记与公开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