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主要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34页 |
·陆源有机物在海岸带区域的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陆源有机物的示踪方法 | 第15-17页 |
·总体参数 | 第15-16页 |
·生物标志物 | 第16-17页 |
·木质素的示踪研究 | 第17-21页 |
·木质素的特点 | 第17-19页 |
·木质素的基本参数及意义 | 第19-21页 |
·极端天气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 | 第21-22页 |
·河口区陆源有机物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 第22-25页 |
·陆架区陆源有机物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 第25-26页 |
·保留时间问题 | 第26-28页 |
·木质素示踪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 第28-32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研究目标 | 第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 | 第34-43页 |
·研究区域 | 第34-38页 |
·长江 | 第34-35页 |
·长江口 | 第35-36页 |
·东海 | 第36-38页 |
·样品采集方法 | 第38-43页 |
第三章 2012年7月长江大洪水期颗粒态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和来源分析 | 第43-64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采样和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 | 第45-49页 |
·讨论 | 第49-62页 |
·长江大洪水期颗粒态有机物的上下游、干支流及表底比较 | 第49-55页 |
·长江大洪水期颗粒态有机物的来源 | 第55-56页 |
·长江大洪水期和特枯时期颗粒态有机物的比较 | 第56-59页 |
·长江大洪水期颗粒态木质素特征参数的变化 | 第59-60页 |
·长江大洪水期颗粒态有机物输送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颗粒态有机物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夏季分布和影响因素初析 | 第64-82页 |
·引言 | 第64页 |
·采样和方法 | 第64-66页 |
·结果 | 第66-72页 |
·讨论 | 第72-81页 |
·陆架区颗粒态有机物的年际差异比较 | 第73-76页 |
·盐度(S)与总悬浮颗粒物(TSM)对有机物分布的影响 | 第76-77页 |
·木质素特征参数在向海输送过程中的变化 | 第77-79页 |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颗粒态陆源有机物在东海陆架区水体中的分布 | 第82-106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采样和方法 | 第83-84页 |
·结果 | 第84-93页 |
·讨论 | 第93-104页 |
·东海陆架区颗粒态陆源有机物的季节性差异 | 第93-96页 |
·河口区对颗粒态陆源有机物的改造作用 | 第96-99页 |
·PN断面表层颗粒态有机物的陆源和海源相对贡献及输送距离分析 | 第99-102页 |
·东海大陆架颗粒态木质素的保留时间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06-110页 |
·主要结论 | 第106-108页 |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 第108-109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09页 |
·结语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4页 |
附录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