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倍性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鳍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3页 |
| 1.鱼类细胞培养方法 | 第7-8页 |
| ·鱼类原代培养方法 | 第7页 |
| ·鱼类细胞培养常用培养基及添加物 | 第7-8页 |
| ·鱼类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优化与建系方法 | 第8页 |
| 2.鱼类细胞系建系意义及其应用 | 第8-11页 |
| ·鱼类细胞系在病毒学中的应用 | 第9页 |
| ·鱼类细胞系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 ·鱼类细胞系在环境毒理学中的应用 | 第10页 |
| ·鱼类细胞系在鱼类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 第10页 |
| ·鱼类细胞系在种质资源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 3.鱼类细胞系建立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第11-12页 |
| ·国外鱼类细胞系建立状况 | 第11页 |
| ·国内鱼类细胞系建立状况 | 第11页 |
| ·展望 | 第11-12页 |
| 4.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不同倍性泥鳅鳍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 第13-23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 ·材料 | 第13-14页 |
| ·实验材料 | 第13页 |
| ·实验仪器 | 第13页 |
| ·实验试剂 | 第13-14页 |
| ·方法 | 第14-16页 |
| ·原代培养 | 第14页 |
| ·传代培养 | 第14页 |
| ·细胞保存 | 第14-15页 |
| ·染色体分析 | 第15页 |
| ·微卫星试验 | 第15-16页 |
| 2.结果 | 第16-20页 |
| ·原代培养 | 第16页 |
| ·传代培养及细胞系的建立 | 第16-17页 |
| ·细胞保存 | 第17页 |
| ·染色体分析 | 第17-19页 |
| ·微卫星试验 | 第19-20页 |
| 3.讨论 | 第20-21页 |
| ·泥鳅鳍细胞系建立方法 | 第20-21页 |
| ·泥鳅鳍细胞染色体分析 | 第21页 |
| ·微卫星实验 | 第21页 |
| 4.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不同倍性泥鳅鳍细胞系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23-34页 |
| 1.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 ·材料 | 第23-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 ·方法 | 第24-25页 |
| ·生长曲线测定 | 第24页 |
| ·细胞大小及细胞核大小测定 | 第24页 |
| ·细胞系的遗传稳定性 | 第24页 |
| ·病毒感染实验 | 第24-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 2.结果 | 第25-31页 |
| ·生长曲线测定 | 第25-26页 |
| ·细胞大小及细胞核大小 | 第26-27页 |
| ·细胞大小 | 第26页 |
| ·细胞核大小 | 第26-27页 |
| ·细胞系的遗传稳定性 | 第27-29页 |
| ·病毒感染实验 | 第29-31页 |
| ·两种病毒对三种细胞系的感染实验 | 第29-30页 |
| ·SVCV 在三种细胞系上的滴度测定 | 第30-31页 |
| ·对细胞系繁殖的 SVCV 的收获、滴度测定 | 第31页 |
| 3.讨论 | 第31-32页 |
| ·细胞大小及增殖情况比较 | 第31页 |
| ·细胞系的遗传稳定性 | 第31-32页 |
| ·病毒敏感性 | 第32页 |
| 4.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