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6页 |
第一章 蒙金三峰山之役的历史背景 | 第16-27页 |
·金哀宗即位后采取的防御措施 | 第17-24页 |
·内修政事 | 第17-19页 |
·对外息战 | 第19-22页 |
·向蒙古遣使请和 | 第22-23页 |
·力保潼关黄河 | 第23页 |
·战略调整 | 第23-24页 |
·窝阔台称汗后对金的进攻战略 | 第24-27页 |
·拒绝金的请和 | 第24页 |
·征集军费 | 第24页 |
·设立汉军万户 | 第24-25页 |
·实施“假道灭金”的遗嘱 | 第25页 |
·联合南宋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三峰山之役的过程 | 第27-62页 |
·禹山之战中“谍者”身份探究 | 第27-32页 |
·三峰山之战的前哨战——禹山之战中出现的“谍者”及其作用 | 第27-29页 |
·“谍者”真实身份的探寻 | 第29-32页 |
·蒙金三峰山之役双方参战将帅及其在此战中的作用 | 第32-50页 |
·蒙古军方面 | 第32-44页 |
·金军方面 | 第44-50页 |
·三峰山战败后金军主要参战将领去向兼部分史料勘误 | 第50-62页 |
第三章 三峰山之役蒙胜金败原因之分析 | 第62-73页 |
·蒙古胜利的原因 | 第64-68页 |
·历史趋势 | 第64-65页 |
·蒙古统治者 | 第65页 |
·蒙军指挥者 | 第65-66页 |
·战役中战略战术 | 第66-67页 |
·蒙古军队 | 第67页 |
·天气因素 | 第67页 |
·地理条件 | 第67-68页 |
·南宋态度 | 第68页 |
·金朝失败的原因 | 第68-73页 |
·历史趋势 | 第68-69页 |
·金朝统治者 | 第69-70页 |
·金军指挥者 | 第70-71页 |
·战役中战略战术 | 第71页 |
·金朝军队 | 第71页 |
·天气因素 | 第71-72页 |
·地理因素 | 第72页 |
·南宋态度 | 第72-73页 |
第四章 三峰山之役的地位与影响 | 第73-76页 |
·三峰山之役的地位 | 第73-74页 |
·三峰山之役的影响 | 第74-76页 |
·蒙金战局扭转,促成灭宋战略 | 第74页 |
·蒙古论功行赏,提拔军事骨干 | 第74页 |
·金朝元气大伤,加速金朝灭亡 | 第74-75页 |
·南宋态度转变,促成了蒙宋联合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