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心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中医理论研究 | 第14-17页 |
1 历史沿革 | 第14页 |
2 病因病机探讨 | 第14-15页 |
3 搏心通胶囊方解及临床疗效分析 | 第15-17页 |
临床研究 | 第17-28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7页 |
·病例来源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诊断标准 | 第17-19页 |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排除标准 | 第19-20页 |
·剔除、脱落及退出标准 | 第20页 |
·治疗方案 | 第20-21页 |
3 观察项目及指标 | 第21页 |
·一般体格检查 | 第21页 |
·疗效观察指标 | 第21页 |
·安全性检测 | 第21页 |
4 疗效判定指标 | 第21-24页 |
·中医症候分级量表 | 第21-23页 |
·中医证候疗效疗效判定标准 | 第23页 |
·实验室检查疗效判定标准 | 第23-24页 |
5 统计学分析 | 第24页 |
6 研究结果 | 第24-28页 |
·临床一般资料分布 | 第24-25页 |
·临床疗效比较 | 第25页 |
·超敏 C 反应蛋白比较 | 第25-26页 |
·血脂分析比较 | 第26-27页 |
·安全性指标观察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40页 |
1 中医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历代研究 | 第28-31页 |
·病因病机研究 | 第28-29页 |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29-30页 |
·病理因素探讨 | 第30-31页 |
2 搏心通的作用剖析 | 第31-35页 |
·中医对搏心通机制的研究 | 第31-32页 |
·西医对搏心通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 | 第32-35页 |
3 西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 第35-40页 |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 第35-37页 |
·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意义 | 第37-38页 |
·C 反应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意义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1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2 对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综述 | 第44-59页 |
1 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 第44-50页 |
·中医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 第44-47页 |
·中药提取物治疗冠心病 | 第47-50页 |
·针灸治疗 | 第50页 |
2 西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 第50-55页 |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及作用机制 | 第50-51页 |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 第51-55页 |
3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