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网络测量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互联网起源与发展 | 第7-8页 |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 第8页 |
·网络测量的意义 | 第8-9页 |
·网络拓扑可视化的现状 | 第9-11页 |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信息可视化理论 | 第13-23页 |
·图论的基础知识 | 第15-18页 |
·可视化的目标 | 第18-20页 |
·现实背景(Context) | 第20-23页 |
·先决的印象图(Mental Map) | 第20-21页 |
·用户的专业知识(User Expertise) | 第21页 |
·硬件(Hardware) | 第21-23页 |
第三章 H3 可视化算法及其特点分析 | 第23-39页 |
·类分层结构图(Quasi-Hierarchical Graphs) | 第23-24页 |
·空间布局(Spatial Layout) | 第24-39页 |
·非线性变形(Nonlinear Distortion) | 第24-25页 |
·双曲几何(Hyperbolic Geometry) | 第25-29页 |
·树的布局(Tree Layout) | 第29-39页 |
第四章 网络拓扑可视化的实现 | 第39-53页 |
·网络拓扑可视化 | 第39-44页 |
·拓扑发现系统 | 第39-40页 |
·互联网结构的特性 | 第40-42页 |
·拓扑发现数据的特性 | 第42-44页 |
·数据存储 | 第44-45页 |
·数据结果的呈现 | 第45-49页 |
·H3 可视化算法的输入数据格式 | 第45-47页 |
·生成拓扑文件 | 第47-48页 |
·用户界面的设计 | 第48-49页 |
·可视化结果 | 第49-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