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的缘由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我国产业政策法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 第12-20页 |
·我国产业政策法实施的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产业政策法实施的萌芽时期 | 第12-13页 |
·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法实施 | 第13-15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政策法实施 | 第15页 |
·产业政策法实施的问题 | 第15-20页 |
·产业政策法实施的机构设置的利益冲突 | 第15-16页 |
·产业政策法实施的手段不完善、不配套 | 第16页 |
·产业政策法实施的实施保障机制不足 | 第16-18页 |
·我国产业政策法实施的法律责任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国外产业政策法实施的经验与启示 | 第20-30页 |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产业政策法的经验与启示 | 第20-26页 |
·美国的产业政策法——非体系化的市场主导模式 | 第20-22页 |
·日本的产业政策法——政府主导下的"官民协调型"的全面干预 | 第22-26页 |
·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施产业政策法的经验与启示 | 第26-30页 |
·韩国的产业政策法实施——政府主导向协调型的转变 | 第26-28页 |
·我国台湾地区的产业政策法实施——政府主导下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协调发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影响产业政策法实施的主要因素 | 第30-38页 |
·影响产业政策法实施的体制因素 | 第30-33页 |
·影响产业政策法实施的经济体制因素 | 第30-32页 |
·影响产业政策法实施的政治体制因素 | 第32-33页 |
·影响产业政策法实施的法律因素 | 第33-35页 |
·影响产业政策法实施的立法目标因素 | 第33-34页 |
·影响产业政策法实施的法律效力因素 | 第34-35页 |
·影响产业政策法实施的程序机制因素 | 第35-38页 |
·产业政策法制定的决策机制 | 第35-36页 |
·产业政策法实施的保障机制 | 第36-37页 |
·产业政策法实施后的监督评价机制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我国产业政策法实施机制的优化 | 第38-45页 |
·我国产业政策法实施主体的优化 | 第38-40页 |
·我国产业政策法实施主体的优化 | 第38-39页 |
·我国产业政策法实施手段的优化 | 第39-40页 |
·产业政策法法律责任机制的优化 | 第40-41页 |
·一般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 | 第40页 |
·产业政策法实施主体的法律责任 | 第40页 |
·产业政策法决策主体的法律责任 | 第40-41页 |
·我国产业政策法司法机制的优化 | 第41-45页 |
·传统诉讼模式的失灵 | 第41-42页 |
·我国产业政策法的诉讼机制适用公益诉讼机制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