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 第11-27页 |
1 丛枝菌根(AM)真菌的概念及分类特征 | 第11-15页 |
·AM真菌的概念 | 第11页 |
·AM真菌分类特征 | 第11-15页 |
2 AM真菌的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AM真菌的分类鉴定 | 第15-16页 |
·AM真菌的培养 | 第16-20页 |
3 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在AM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7页 |
·分子标记鉴定技术 | 第21-22页 |
·巢式PCR(Nested PCR)鉴定技术 | 第2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鉴定技术 | 第22页 |
·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鉴定技术 | 第22-23页 |
·T/RFLP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鉴定技术 | 第23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鉴定技术 | 第23-24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温度梯度凝胶电泳(DGGE/TTGE)鉴定技术 | 第24页 |
·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LAMP)鉴定技术 | 第24-27页 |
第二章 菌根真菌对植物的有益作用 | 第27-35页 |
1 丛枝菌根(AM)真菌的应用 | 第27-30页 |
·AM真菌在农业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AM真菌在林业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2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 第30-35页 |
·改善植物营养 | 第30-32页 |
·与病原物竞争光合产物和侵染位点 | 第32页 |
·诱导信号物质和生化拮抗物质产生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贵州烟草根围AM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 第35-45页 |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35-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土壤样品采集 | 第36页 |
·真菌孢子分离 | 第36-37页 |
·真菌特异性片段巢式PCR扩增 | 第37页 |
·DGGE分析AM真菌多样性 | 第37页 |
·DGGE条带测序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贵州烟草根围的AM真菌鉴定结果 | 第38-40页 |
·贵州烟草根围AM真菌的多样性分析结果 | 第40-42页 |
·AM真菌18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3 讨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AM真菌对烟草青枯病的生防效果研究 | 第45-55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45-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植物、病原物的制备 | 第46-47页 |
·碱解离-酸性品红法测定根系侵染率 | 第47页 |
·AM真菌对青枯病的防效实验 | 第47-48页 |
·AM真菌对烟草的促生实验 | 第48页 |
·数据分析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AM真菌侵染率测定结果 | 第48-49页 |
·AM真菌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 第49-51页 |
·AM真菌的促生实验结果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