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市操纵行为分析及防范机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核心概念 | 第11-15页 |
·股价操纵的定义 | 第11页 |
·股票操纵的分类 | 第11-14页 |
·股价操纵的危害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18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股价操纵与市场监管 | 第19-28页 |
·股价操纵的原因 | 第19-24页 |
·投资者非理性 | 第19-20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20-21页 |
·监管不完善 | 第21-22页 |
·上市公司问题 | 第22-23页 |
·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 | 第23-24页 |
·操纵与监管的博弈分析 | 第24-28页 |
·博弈模型 | 第24-25页 |
·操纵和监管博弈的均衡分析 | 第25-27页 |
·均衡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股市操纵行为的特征 | 第28-34页 |
·主要操纵方式 | 第28-31页 |
·建仓期 | 第28-30页 |
·拉升期 | 第30-31页 |
·出货期 | 第31页 |
·其他操纵方式 | 第31-34页 |
·多元化的其他操纵方式 | 第31-32页 |
·操纵周期短 | 第32页 |
·资金量小 | 第32页 |
·操纵主体多元化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操纵行为的判别研究 | 第34-43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34-35页 |
·模型的选取 | 第35页 |
·变量的选取 | 第35-38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35-36页 |
·解释变量 | 第36-38页 |
·鉴别模型在 SAS 中的实现 | 第38-41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建立二元选择 Logistic 模型 | 第40-41页 |
·鉴别模型的比较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操纵行为的防范机制 | 第43-48页 |
·完善监管机制 | 第43-44页 |
·降低监管成本 | 第43页 |
·加大处罚力度 | 第43-44页 |
·加强对监管者的约束 | 第44页 |
·建立投资者教育机制 | 第44-45页 |
·建立上市公司规范机制 | 第45-46页 |
·优化股权结构 | 第45页 |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 | 第45-46页 |
·建立机构投资培育机制 | 第46页 |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