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 ·封接玻璃概述 | 第9-12页 |
| ·封接玻璃分类 | 第9-10页 |
| ·封接玻璃的性能要求 | 第10-11页 |
| ·封接玻璃的应用 | 第11-12页 |
| ·玻璃-金属封接 | 第12-21页 |
| ·玻璃-金属封接材料的选择 | 第13-14页 |
| ·粘度对玻璃-金属封接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封接件常见应力 | 第15-18页 |
| ·玻璃-金属的封接工艺 | 第18-19页 |
| ·玻璃-金属封接的类型 | 第19-21页 |
| ·无铅低熔点封接玻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 ·无铅低熔点封接玻璃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无铅封接玻璃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案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实验过程 | 第24-30页 |
| ·样品制备 | 第24-27页 |
| ·玻璃体系与组成设计 | 第24页 |
|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 ·基础玻璃的制备 | 第25-26页 |
| ·制备工艺 | 第26-27页 |
| ·性能表征及测试方法 | 第27-30页 |
| ·密度测试 | 第27-28页 |
| ·热膨胀系数、转变温度、软化温度 | 第28页 |
| ·红外光谱 | 第28页 |
| ·化学稳定性 | 第28-29页 |
| ·流散性 | 第29页 |
| ·抗弯强度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封接玻璃熔制试验与组成优化 | 第30-40页 |
| ·主要氧化物的作用 | 第30-31页 |
| ·探索性实验 | 第31-34页 |
| ·玻璃组分优化 | 第34-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ZnO-B_2O_3-P_2O_5-SrO-Bi_2O_3体系封接玻璃的热学性质 | 第40-51页 |
| ·引言 | 第40-42页 |
| ·Zn/P比对封接玻璃热学性质的影响 | 第42-44页 |
| ·Zn/P比值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 ·Zn/P比值对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 ·SrO对封接玻璃热学性质的影响 | 第44-46页 |
| ·SrO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 ·SrO对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Bi_2O_3对封接玻璃热学性质的影响 | 第46-49页 |
| ·Bi_2O_3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 ·Bi_2O_3对特征温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本章小节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Bi_2O_3添加对封接玻璃结构的影响 | 第51-56页 |
| ·密度 | 第51页 |
| ·化学稳定性 | 第51-53页 |
| ·红外光谱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封接玻璃粉体的烧结工艺及性能研究 | 第56-62页 |
| ·粘结剂的选择 | 第56页 |
| ·玻璃粉体的烧结 | 第56-61页 |
| ·封接温度的确定 | 第56-58页 |
| ·烧结制度 | 第58-60页 |
| ·烧结性能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