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出租车经营模式与经营权问题剖析 | 第12-20页 |
一、 历史沿革下的经营模式 | 第12-18页 |
(一) 北京模式 | 第12-14页 |
(二) 温州模式 | 第14-15页 |
(三) 挂靠模式 | 第15-16页 |
(四) 上海模式 | 第16-18页 |
二、 出租车经营权主要问题 | 第18-20页 |
(一) 经营权授予方式 | 第18页 |
(二) 经营权内容 | 第18-19页 |
(三) 经营权运行方式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出租车经营权学理分析 | 第20-31页 |
一、 出租车经营权概述 | 第20-25页 |
(一) 出租车经营权概念 | 第20-21页 |
(二) 出租车经营权特征 | 第21-22页 |
(三) 出租车经营权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二、 出租车经营权的取得方式 | 第25-27页 |
(一) 无偿取得 | 第25-26页 |
(二) 有偿取得 | 第26-27页 |
三、 出租车经营权的法律属性 | 第27-31页 |
(一) 行政属性 | 第27-30页 |
(二) 民事属性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出租车经营权实践分析 | 第31-37页 |
一、 出租车经营权的市场化运行 | 第31-33页 |
(一) 出租车行业特征 | 第31-32页 |
(二) 市场化运行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二、 出租车经营权之政府管制 | 第33-37页 |
(一) 管制必要性 | 第33-35页 |
(二) 反观国外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解决出租车经营权困境之对策 | 第37-47页 |
一、 坚持出租车经营权的特别许可授予方式 | 第37页 |
二、 出租车经营权公司化运行的可行性法律分析与改进 | 第37-44页 |
(一) 出租车经营权公司化运行的可行性法律分析 | 第37-39页 |
(二) 经营权公司化模式的改进 | 第39-44页 |
三、 完善出租车经营权监督体系 | 第44-47页 |
(一) 构建第三方监督平台——出租车行业协会 | 第44-46页 |
(二) 完善立法监督体系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