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不同微结构的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2性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4页
   ·前言第14-15页
   ·半导体光催化还原CO_2的基本原理第15-18页
   ·半导体光催化还原CO_2的主要途径第18-27页
     ·光催化还原CO_2悬浮体系第18-19页
     ·光催化还原CO_2气相体系第19-27页
   ·半导体光催化还原CO_2反应的影响因素第27-30页
     ·半导体的性能、结构与表面特性的影响第27-29页
     ·催化反应条件的影响第29-30页
   ·半导体光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进展第30-45页
     ·紫外光响应的半导体及其改性材料第30-41页
       ·TiO_2及其微结构和晶面调控第30-34页
       ·TiO_2基改性材料第34-39页
       ·其他紫外光响应半导体第39-41页
     ·可见光响应半导体材料第41-45页
       ·二元和三元可见光响应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第41-43页
       ·碳基可见光响应半导体材料第43-44页
       ·其他可见光型半导体第44-45页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第二章 单斜相BiVO_4微米片的可见光催化还原CO_2的反应活性及其产物选择性研究第54-74页
   ·实验部分第55-63页
     ·试剂和仪器第55页
     ·BiVO_4样品的制备第55-57页
     ·样品的表征第57页
     ·光催化还原CO_2实验第57-58页
     ·光催化还原CO_2实验产物的分析第58-63页
       ·色谱法测定光催化还原CO_2的气相和液相产物第58-60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0-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70页
     ·单斜相BiVO_4微米片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分析第63-64页
     ·催化剂用量对BiVO_4微米片悬浮体系的CH_3OH产量的影响第64-65页
     ·NaOH浓度对BiVO_4微米片悬浮体的CH_3OH产量的影响第65-66页
     ·单斜相BiVO_4微米片光催化还原CO_2的效率和稳定性研究第66-69页
     ·单斜相BiVO_4微米片光催化还原CO_2的反应机理初步探讨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第三章 不同微结构g-C_3N_4的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还原CO_2的性能研究第74-94页
   ·实验部分第75-77页
     ·试剂和仪器第75页
     ·g-C_3N_4样品的制备第75页
     ·材料表征第75-76页
     ·光催化还原CO_2实验第76页
     ·吸附HCO_3~-的试验和光电流谱测定第76-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90页
     ·产物的物相分析第77页
     ·产物的微结构分析第77-78页
     ·产物的BET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第78-79页
     ·产物的XPS谱分析第79-80页
     ·产物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第80-81页
     ·产物的可见光催化还原CO_2的性能分析第81-84页
     ·g-C_3N_4可见光催化还原CO_2的反应机理探讨第84-88页
     ·g-C_3N_4可见光催化还原CO_2的产物选择性生成机理的初探第88-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第四章 具有不同暴露晶面的锐钛矿纳米TiO_2的合成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研究第94-112页
   ·实验部分第95-97页
     ·试剂和仪器第95页
     ·样品的制备第95-96页
     ·样品的表征第96页
     ·光催化还原CO_2测试实验第96-97页
   ·结果与讨论第97-107页
     ·产物的晶相分析第97页
     ·产物的微结构分析第97-98页
     ·产物的XPS谱及BET分析第98-99页
     ·产物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分析第99-101页
     ·Pt负载逆转TiO_2-010和TiO_2-001光催化活性的机理分析第101-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总结与展望第112-115页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裂隙岩体破坏和水力耦合数值模型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钛和卤氧化铋的晶面调控合成及光催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