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 研究中产阶层的理论基础 | 第13-27页 |
(一) 中产阶层研究的理论基础重构 | 第13-21页 |
1、 社会分层理论的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2、 功能论社会分层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 第14-16页 |
3、 冲突论社会分层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 第16-19页 |
4、 中产阶层研究的理论基础重构 | 第19-21页 |
(二)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1-27页 |
1、 阶级和阶层 | 第21-23页 |
2、 中间阶层、中产阶层和中产阶级 | 第23-26页 |
3、 社会资源 | 第26-27页 |
二、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界定 | 第27-34页 |
(一) 人们经验中的“中产阶层” | 第27-28页 |
(二) 中产阶层的划分维度 | 第28-33页 |
1、 中等程度地占有社会资源 | 第28-30页 |
2、 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社会资源获取方式 | 第30-32页 |
3、 职业在现阶段不足以成为划分我国中产阶层的维度 | 第32-33页 |
(三)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界定 | 第33-34页 |
三、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产生、演变及其构成 | 第34-47页 |
(一) 中产阶层产生的社会条件 | 第34-37页 |
1、 产业结构的变迁 | 第34-35页 |
2、 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是中产阶层发育的内在机理 | 第35-36页 |
3、 现代教育的发展 | 第36-37页 |
(二) 我国中产阶层的演变 | 第37-40页 |
1、 “类中产阶层”的变迁 | 第37-40页 |
2、 现代中产阶层的生成 | 第40页 |
(三)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构成 | 第40-47页 |
1、 职业构成 | 第40-41页 |
2、 内部层级构成 | 第41-43页 |
3、 地域分布构成 | 第43-44页 |
4、 阶级属性构成分析 | 第44-47页 |
四、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第47-58页 |
(一) 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 | 第47-49页 |
(二) 民主政治发育的坚实基础 | 第49-51页 |
(三) 社会体制改革的拥护力量 | 第51-54页 |
(四) 社会稳定与整合的基础力量 | 第54-56页 |
(五) 引导、定型现代社会价值观及行为规范 | 第56-58页 |
五、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培育 | 第58-65页 |
(一) 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模式的选择 | 第58-59页 |
(二) 中产阶层的培育目标 | 第59-60页 |
1、 中产阶层社会 | 第59-60页 |
2、 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社会资源获取方式 | 第60页 |
(三) 营造适宜中产阶层发育与壮大的社会条件 | 第60-65页 |
1、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市化 | 第61-62页 |
2、 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 | 第62-64页 |
3、 大力发展教育 | 第64-65页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注释 | 第66-7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