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1 绪论 | 第14-24页 |
| ·膜生物反应器概述 | 第14-18页 |
| ·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 | 第14-15页 |
| ·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 | 第15页 |
| ·膜生物反应器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状况 | 第16-18页 |
| ·布膜生物反应器概述 | 第18-19页 |
| ·布膜生物反应器的原理 | 第18-19页 |
| ·布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 | 第19-22页 |
| ·膜污染的机理 | 第20页 |
| ·膜污染的表征 | 第20-21页 |
| ·膜污染的清洗方式 | 第21-22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 ·实验装置 | 第24-25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 ·实验原水水质 | 第26-27页 |
| ·实验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27-28页 |
| ·膜阻力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 3 丝状菌膨胀对无纺布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影响 | 第29-42页 |
| ·实验条件 | 第29-30页 |
| ·污泥接种 | 第29页 |
| ·运行参数 | 第29-30页 |
| ·丝状菌膨胀污泥的形态分析 | 第30-31页 |
| ·丝状菌膨胀下的处理效果 | 第31-35页 |
| ·COD的去除情况及分析 | 第31-33页 |
| ·NH_4~+-N的去除情况及分析 | 第33-34页 |
| ·出水浊度情况及分析 | 第34-35页 |
| ·丝状菌膨胀对无纺布膜污染特征的影响 | 第35-40页 |
| ·膜通量变化 | 第35-36页 |
| ·膜阻力分析 | 第36-38页 |
| ·EPS含量分析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投加硅藻土用于改善无纺布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研究 | 第42-61页 |
| ·硅藻土投加剂量的确定 | 第42-45页 |
| ·高浓度组烧杯实验 | 第43-44页 |
| ·低浓度组烧杯实验 | 第44-45页 |
| ·无纺布生物反应器运行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污泥接种 | 第45页 |
| ·运行参数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投加硅藻土对污泥粒径的影响 | 第45-47页 |
| ·投加硅藻土对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7-52页 |
| ·COD的去除情况及分析 | 第47-49页 |
| ·NH_4~+-N的去除情况及分析 | 第49-51页 |
| ·出水浊度情况及分析 | 第51-52页 |
| ·投加硅藻土对无纺布膜污染特征的影响 | 第52-58页 |
| ·膜通量变化 | 第52-53页 |
| ·膜阻力分析 | 第53-55页 |
| ·EPS含量分析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 5 高岭土结合铝盐用于改善无纺布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研究 | 第61-81页 |
| ·投加剂量的确定 | 第62-65页 |
| ·高岭土烧杯实验 | 第62-63页 |
| ·硫酸铝烧杯实验 | 第63-64页 |
| ·高岭土+硫酸铝烧杯实验 | 第64-65页 |
| ·无纺布生物反应器运行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 ·污泥接种 | 第65页 |
| ·运行参数 | 第65页 |
|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 ·投加高岭土及硫酸铝对污泥粒径的影响 | 第66-67页 |
| ·投加高岭土及硫酸铝对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7-72页 |
| ·COD的去除情况及分析 | 第67-69页 |
| ·NH_4~+-N的去除情况及分析 | 第69-71页 |
| ·出水浊度情况及分析 | 第71-72页 |
| ·投加高岭土及硫酸铝对无纺布膜污染特征的影响 | 第72-78页 |
| ·膜通量变化 | 第72-73页 |
| ·膜阻力分析 | 第73-75页 |
| ·EPS含量分析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1-84页 |
| ·结论 | 第81-83页 |
| ·建议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