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可靠性论文

汽车功率模块的可靠性分析以及寿命预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微电子封装发展历程第10-11页
   ·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第11-13页
     ·电动助力动力转向系统第11-12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第12-13页
   ·焊点材料力学行为第13-14页
   ·微电子封装的寿命预测模型第14-16页
     ·以塑性变形为基础的寿命预测模型第14-15页
     ·以蠕变变形为基础的寿命预测模型第15页
     ·以能量为基础的寿命预测模型第15-16页
     ·以断裂参量为基础的寿命预测模型第16页
   ·微电子封装可靠性问题以及研究现状第16-18页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寿命预测理论基础第20-30页
   ·焊层材料的本构模型理论第20-23页
     ·线性材料本构模型第20页
     ·非线性材料本构模型第20-23页
   ·焊点的两种寿命预测方法第23-26页
     ·以能量为基础的寿命预测方法第23-24页
     ·以蠕变变形为基础的寿命预测方法第24-26页
   ·键合引线的寿命预测方法第26-28页
   ·有限元数值分析过程第28-30页
第3章 焊点寿命分析—能量法与有效应变法的对比第30-48页
   ·有限元分析模型第30-32页
   ·寿命预测的实现过程第32-35页
     ·基于Anand粘塑性本构模型的能量法第32-34页
     ·基于Wong蠕变本构模型的有效应变法第34-35页
   ·结果对比第35-46页
     ·整体形变以及焊点材料迟滞曲线第37-38页
     ·介于MOSFET与引线框架之间焊点的力学参量分析第38-40页
     ·介于MOSFET与DBC之间焊点的力学参量分析第40-41页
     ·介于引线框架与DBC之间焊点的力学参量分析第41-43页
     ·介于热敏电阻与DBC之间焊点的力学参量分析第43-44页
     ·特征疲劳寿命的对比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焊点的参数化研究第48-64页
   ·材料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48-57页
     ·低温烧结纳米银焊膏过程第48-49页
     ·基于Anand粘塑性本构模型的寿命分析第49-54页
     ·基于Wong蠕变本构模型的寿命分析第54-57页
   ·焊点与MOSFET的厚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57-63页
     ·介于引线框架与MOSFET之间焊点厚度分析第57-59页
     ·介于MOSFET与DBC之间焊点厚度分析第59-61页
     ·MOSFET的厚度分析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带引线键合结构功率模块的寿命分析第64-76页
   ·键合线失效机理以及改进方法第64-65页
   ·键合引线的数值分析第65-69页
     ·有限元分析模型第65-66页
     ·子模型技术在热循环加载中的实现方法第66页
     ·结果分析第66-69页
   ·铝键合线的参数化分析第69-75页
     ·铝键合线的直径对特征疲劳寿命的影响第70-72页
     ·铝键合线的接头长度对特征疲劳寿命的影响第72-73页
     ·材料参数对铝键合线特征疲劳寿命的影响第73-74页
     ·网格密度对铝键合线特征疲劳寿命的影响第74-75页
   ·总结第75-7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结论第76-77页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汽车减振器示功图缺陷自动识别研究
下一篇:人体行为识别研究及其在水电站视频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