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34页 |
| ·氟碳铈矿所含稀土元素概述 | 第10-13页 |
| ·资源概况 | 第13-18页 |
| ·世界稀土资源概况 | 第13-15页 |
| ·中国稀土资源概况 | 第15-18页 |
| ·氟碳铈矿应用概述 | 第18-25页 |
| ·氟碳铈矿概述 | 第25-26页 |
| ·选矿工艺概述 | 第26-28页 |
| ·包头稀土选矿工艺概述 | 第26-27页 |
| ·四川冕宁稀土选矿工艺概述 | 第27页 |
| ·山东微山稀土选矿工艺概述 | 第27-28页 |
| ·国外某些稀土矿选矿工艺概述 | 第28页 |
| ·稀土选矿药剂概述及机理研究进展 | 第28-32页 |
| ·含氮类捕收剂 | 第28-31页 |
| ·含磷捕收剂 | 第31页 |
| ·含硫捕收剂 | 第31页 |
| ·羧酸类捕收剂 | 第31-3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 2 试验样品、药剂、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34-38页 |
| ·试验样品 | 第34页 |
| ·试验药剂和仪器 | 第34-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 ·氟碳铈矿浮选行为研究 | 第36-37页 |
| ·红外机理研究 | 第37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 第37-38页 |
| 3 某稀土矿选矿工艺研究 | 第38-70页 |
| ·矿石性质 | 第38-43页 |
| ·矿物种类 | 第38页 |
| ·假象独居石的定名 | 第38页 |
| ·矿物的粒度组成 | 第38-39页 |
| ·解离度测定 | 第39页 |
| ·硬度测定 | 第39-40页 |
| ·主要矿物磁性分析 | 第40-41页 |
| ·独居石和假象独居石单矿物化学分析结果 | 第41页 |
| ·独居石电子探针分析 | 第41-42页 |
| ·主要矿物嵌布特征 | 第42页 |
| ·矿石性质小结 | 第42-43页 |
| ·选矿工艺研究 | 第43-70页 |
| ·脱泥-浮选可行性验证 | 第44-45页 |
| ·捕收剂筛选试验 | 第45-46页 |
| ·试验流程的确定 | 第46-47页 |
| ·浮选探索试验 | 第47-56页 |
| ·优化试验 | 第56-68页 |
| ·全流程试验 | 第68-70页 |
| 4 氟碳铈矿浮选行为研究 | 第70-83页 |
| ·氟碳铈矿在非羟肟酸捕收剂体系下浮选行为 | 第70-75页 |
| ·氟碳铈矿在油酸钠体系下的浮选行为 | 第70-71页 |
| ·氟碳铈矿在苯甲酸钠体系下的浮选行为 | 第71-72页 |
| ·氟碳铈矿在十二烷基磺酸钠体系下的浮选行为 | 第72-74页 |
| ·氟碳铈矿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体系下的浮选行为 | 第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氟碳铈矿在羟肟酸体系下的浮选行为 | 第75-83页 |
| ·辛基羟肟酸 | 第75-77页 |
| ·癸基羟肟酸 | 第77-78页 |
| ·月桂基羟肟酸 | 第78-79页 |
| ·苯甲羟肟酸 | 第79-80页 |
| ·水杨羟肟酸 | 第80-81页 |
| ·羟肟酸对氟碳铈矿捕收性能小结 | 第81-83页 |
| 5 结果及机理分析 | 第83-105页 |
| ·油酸钠浮选氟碳铈矿机理研究 | 第83-89页 |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83-84页 |
| ·油酸钠浮选溶液化学 | 第84-86页 |
| ·矿浆中La~(3+)和Ce~(3+)羟基络合物logC-pH | 第86-89页 |
| ·十二烷基磺酸钠与氟碳铈矿作用红外光谱 | 第89-90页 |
| ·辛基羟肟酸浮选氟碳铈矿机理研究 | 第90-97页 |
| ·红外光谱研究 | 第90-91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 | 第91-97页 |
| ·水杨羟肟酸浮选氟碳铈矿作用机理研究 | 第97-101页 |
| ·红外光谱研究 | 第97-98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 | 第98-101页 |
| ·改性烷基羟肟酸与氟碳铈矿作用机理研究 | 第101-105页 |
| ·红外光谱研究 | 第101-102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 | 第102-105页 |
| 6 结论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1页 |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