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1页 |
1 中医对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12页 |
·外邪诱发 | 第11页 |
·饮食不当 | 第11页 |
·情志刺激 | 第11页 |
·痰瘀致喘 | 第11-12页 |
·因风致喘 | 第12页 |
·肺虚致喘 | 第12页 |
·脾虚致喘 | 第12页 |
·肾虚致喘 | 第12页 |
·提出肝相关学说 | 第12页 |
2 中医对哮喘治疗概况的认识 | 第12-16页 |
·内治法 | 第12-14页 |
·外治法 | 第14-16页 |
3 现代医学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第16-18页 |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6页 |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概况的认识 | 第16-18页 |
4 小儿哮喘缓解期运用补肾健脾法进行治疗的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脾肾两虚是哮喘缓解期的主要病机特点 | 第18页 |
·穴位敷贴联合补肾健脾法的立法依据 | 第18-20页 |
5 总结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3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21-25页 |
·研究对象 | 第21-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治疗疗程 | 第25页 |
3 观察指标 | 第25-26页 |
·一般记录项目 | 第25页 |
·生物指标 | 第25-26页 |
·诊断指标 | 第26页 |
·疗效指标 | 第26页 |
·观测时点 | 第26页 |
4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6页 |
5 资料统计方法 | 第26-27页 |
·病史信息和人口学特征 | 第26页 |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 第26页 |
·两组疗效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6 研究结果 | 第27-35页 |
·两组人口学资料及治疗前临床症状比较 | 第27-30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30-34页 |
·疗效分析 | 第34-35页 |
7 安全性分析 | 第35页 |
8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6-39页 |
1 对于小儿哮喘缓解期不同的中医药治法分析 | 第36-37页 |
·从肺论治 | 第36页 |
·从脾论治 | 第36页 |
·从肾论治 | 第36-37页 |
·肺肾同治 | 第37页 |
·肺脾同治 | 第37页 |
·脾肾同治 | 第37页 |
·肺脾肾同治 | 第37页 |
2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补肾健脾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肾两虚证临床分析 | 第37-38页 |
3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补肾健脾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问题及治疗前景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