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硫化后污酸中砷、镉去除的工艺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8页
   ·砷、镉的来源及危害第11-16页
     ·砷、镉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第11-12页
     ·水体中砷、镉的来源及危害第12-15页
     ·污酸废水的来源、特点及危害第15-16页
   ·废水中砷、镉去除技术综述第16-25页
     ·化学沉淀法第16-19页
     ·吸附法第19-22页
     ·离子交换法第22-23页
     ·膜分离法第23页
     ·生物法第23-24页
     ·矿化回收第24-25页
   ·表面络合模型第25-26页
     ·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D-MUSIC)简介第25页
     ·CD-MUSIC 应用第25-26页
   ·本研究的思路及意义第26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6-28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28-42页
   ·废水水质第28页
   ·实验试剂第28-30页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0-31页
   ·实验原理第31-32页
     ·石灰中和法除砷、镉原理第31页
     ·石灰-铁盐法除砷、镉原理第31-32页
   ·分析测定方法第32-42页
     ·砷的测定方法第32-35页
     ·镉的测定方法第35页
     ·铁的测定方法第35-36页
     ·沉淀物毒性分析方法第36-37页
     ·沉淀物沉降性能分析方法第37-39页
     ·沉淀物 Zeta 电位测定方法第39-42页
第3章 两段石灰中和法除砷、镉实验研究第42-46页
   ·实验工艺流程第42页
   ·一段终了 pH 对砷、镉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二段终了 pH 对砷、镉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两段石灰铁盐法除砷、镉实验研究第46-63页
   ·工艺流程第46页
   ·铁盐混凝段正交实验研究第46-49页
     ·正交表及因素水平表第47-48页
     ·正交实验过程及结果第48-49页
   ·铁盐混凝段单因素实验研究第49-55页
     ·终了 pH 对砷、镉去除效果影响的探索第49-51页
     ·铁砷摩尔比对砷、镉去除效果影响的探索第51-52页
     ·反应时间对砷、镉去除效果影响的探索第52-54页
     ·氧化剂投加量对砷、镉去除效果影响的探索第54-55页
   ·铁盐混凝段工艺条件的优化第55-56页
   ·PAC 对含砷石灰-铁盐沉淀物沉降性能研究第56-62页
     ·PAC 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第56-59页
     ·PAC 最优投加量验证试验第59-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两段石灰铁盐法大试研究第63-68页
   ·实验设备及流程图第63-64页
     ·大试实验主要设备及药剂第63页
     ·大试实验工艺流程第63-64页
   ·实验过程及结果第64-67页
     ·大试实验过程第64-65页
     ·两段石灰-铁盐法除砷效果第65-66页
     ·第一段中和固体残渣剂第二段含砷废渣毒性分析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铁盐法去除砷、镉机理研究第68-83页
   ·氯化铁去除废水中砷(As(Ⅴ))、镉(Cd)的实验研究第68-70页
     ·模拟废水的配制第68页
     ·砷(As(Ⅴ))、镉(Cd)在铁盐混凝体系中的吸附行为第68-70页
   ·Zeta 电位表征第70-73页
   ·红外谱图分析第73-77页
     ·单砷吸附的红外谱图分析第73-75页
     ·单镉吸附的红外谱图分析第75-76页
     ·砷、镉相互作用机理推测第76-77页
   ·CD-MUSIC 模型模拟第77-81页
     ·CD-MUSIC 模型建立第77-78页
     ·CD-MUSIC 模型对 As(Ⅴ)的模拟第78-80页
     ·CD-MUSIC 模型对 Cd(Ⅱ)的模拟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结论第83-84页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8页
致谢第98-9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研究
下一篇:跨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