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对特朗斯特罗姆研究概况的介绍 | 第9-16页 |
第一节 关于特朗斯特罗姆 | 第9页 |
第二节 国内对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研究概况 | 第9-15页 |
一、 北欧-世界文学序列中的特氏诗歌 | 第10-11页 |
二、 对特氏诗歌总体诗风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 对特氏诗歌具体诗学特征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四、 对特氏诗作的鉴赏 | 第13-14页 |
五、 对特氏诗歌翻译的研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对国内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研究概况的综述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诗意之源——从现代到后现代语境的嬗变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现代与现代性 | 第16-19页 |
一、 吉登斯-霍尔 | 第16-17页 |
二、 福柯-列费弗尔 | 第17页 |
三、 尼采-齐美尔 | 第17-18页 |
四、 韦伯-哈贝马斯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后现代与后现代性 | 第19-26页 |
一、 何为后现代 | 第19-25页 |
(一) 作为一种知识范式 | 第19-21页 |
(二) 作为一种精神状况 | 第21-25页 |
1. 思维的漂浮感 | 第21-22页 |
2. 浅薄微弱的历史感 | 第22-23页 |
3. 情感的消逝 | 第23-24页 |
4. 技术乌托邦的幻象 | 第24-25页 |
二、 后现代性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现代主义诗歌流变与特氏诗风的特点 | 第26-40页 |
第一节 现代主义诗歌概观 | 第26-30页 |
一、 象征主义 | 第26页 |
二、 意象主义 | 第26-27页 |
三、 未来主义 | 第27-28页 |
四、 表现主义 | 第28-29页 |
五、 超现实主义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特朗斯特罗姆对现代主义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 第30-37页 |
一、 藉敞开、增强事物的本质与属性投射情感 | 第30-32页 |
二、 多向度探索语言的可能,赋予其多官能的效果 | 第32-33页 |
三、 精确、坚实、深邃而精湛的意象锻造与闪现灵韵的意境营构 | 第33-34页 |
四、 起伏跌宕的内外节奏与独具匠心的形式 | 第34-36页 |
五、 涵蕴深挚而有良知的社会责任感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后现代语境中的特朗斯特罗姆 | 第37-40页 |
第三章 特氏诗歌对后现代人之困境的关怀 | 第40-52页 |
第一节 零度、机械与千人一面 | 第40页 |
第二节 无言相望中的人性悲悯 | 第40-45页 |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个体存在的悖论 | 第45-52页 |
一、 第一乐章:快板 | 第47-49页 |
二、 第二乐章:慢板 | 第49-50页 |
三、 当代孤独的辩证法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