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软基沉降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四新地区软土地基概况 | 第9-10页 |
·现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对比 | 第10-11页 |
·堆载预压法 | 第10页 |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 | 第10-11页 |
·水泥土搅拌桩法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概况 | 第11-1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堆载预压加固机理 | 第15-17页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机理 | 第17-19页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强度增长机理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施工工艺 | 第21-27页 |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系统的组成 | 第21-22页 |
·排水系统 | 第21-22页 |
·真空系统 | 第22页 |
·加压系统 | 第22页 |
·工艺原理 | 第22-23页 |
·施工工艺 | 第23-24页 |
·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 第24-26页 |
·加固效果 | 第25页 |
·地基稳定性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现场监测方案及观测资料分析 | 第27-49页 |
·工程基本概况 | 第27-29页 |
·软基监测方案 | 第29-31页 |
·监测目的 | 第29页 |
·监测断面间距、分类和监测内容 | 第29-31页 |
·监测断面仪器埋设 | 第31页 |
·监测频率 | 第31-32页 |
·监控程序 | 第32-35页 |
·控制基准 | 第32-34页 |
·控制流程 | 第34-35页 |
·数据上报程序 | 第35页 |
·监测设备 | 第35页 |
·保证精度的措施 | 第35-36页 |
·监测结果及其初步分析 | 第36-48页 |
·堆土时间及其分析 | 第36-37页 |
·垂直沉降观测资料及分析 | 第37-42页 |
·边桩位移观测及其分析 | 第42-44页 |
·孔隙水压力沉降观测及分析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沉降预测及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49-58页 |
·沉降预测的理论计算 | 第49-56页 |
·指数曲线法 | 第50-52页 |
·双曲线法 | 第52页 |
·泊松曲线法 | 第52-54页 |
·Asaoka法 | 第54-56页 |
·几种沉降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对比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结论 | 第58-59页 |
·对本项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