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饲料论文--饲料微生物学论文

地衣芽孢杆菌噬菌体的侵染能力及抗性菌株的诱变筛选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前言第11-21页
   ·噬菌体定义第11页
   ·噬菌体分类第11-13页
     ·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第11页
     ·按照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分类第11-13页
   ·噬菌体侵染过程和细菌的噬菌体防御体系第13页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第13页
   ·噬菌体的防御体系第13-15页
     ·常见的噬菌体防御体系第13-14页
     ·CASS-噬菌体的新防御体系第14-15页
   ·噬菌体对发酵工业危害第15页
   ·抗噬菌体污染的措施第15-16页
     ·预防措施第16页
     ·感染噬菌体后的处理办法第16页
   ·地衣芽孢杆菌应用第16-18页
   ·地衣芽孢杆菌的发酵工艺第18页
     ·地衣芽孢杆菌的固体发酵第18页
     ·地衣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第18页
   ·抗噬菌体菌株筛选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本研究的目的第19-20页
 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9页
   ·材料第21-22页
     ·菌株和噬菌体第21页
     ·培养基第21页
     ·主要试剂第21-22页
     ·主要仪器第22页
   ·方法第22-29页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原液制备第22-23页
     ·噬菌体效价测定第23-24页
     ·互染实验第24-25页
     ·环境抽样检测:土壤、尘埃、积水和空气第25-26页
     ·杀灭环境中的噬菌体第26页
     ·噬菌体和温度对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的测定方法第26页
     ·地衣芽孢杆菌的亚甲基胍诱变育种方法第26页
     ·双层琼脂筛选法第26-27页
     ·复合诱变方法第27页
     ·梯度筛选培养基制作方法第27-28页
     ·测菌株的生长曲线方法第28页
     ·传代对比测试方法第28页
     ·生长能力的检测方法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52页
   ·地衣芽孢杆菌噬菌体分离纯化及性状研究第29-34页
     ·地衣芽孢杆菌噬菌体分离纯化第29-31页
     ·地衣芽孢杆菌噬菌体效价第31页
     ·地衣芽孢杆菌噬菌体生长水平第31-32页
     ·噬菌体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交叉感染能力第32-34页
   ·地衣芽孢杆菌各株系的噬菌体抗性第34-36页
   ·生产环境噬菌体检测结果第36-40页
     ·土壤中噬菌体分析第36-37页
     ·尘埃中噬菌体分析第37-38页
     ·积水中噬菌体分析第38-39页
     ·消毒前后噬菌体分析第39-40页
   ·噬菌体杀灭试验第40-41页
     ·水浴杀灭噬菌体第40-41页
     ·漂白粉对噬菌体的死灭效果第41页
   ·噬菌体和温度对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第41-43页
     ·地衣芽孢杆菌菌体与噬菌体的关系第41-42页
     ·地衣芽孢杆菌菌数与温度的关系第42-43页
   ·亚甲基胍诱变条件选择和诱变的结果第43-44页
     ·不同浓度亚甲基胍处理出发菌株第43页
     ·相同浓度亚甲基胍处理出发菌株不同时间第43-44页
     ·亚甲基胍单一因素诱变结果第44页
   ·复合诱变中紫外线照射的条件第44-45页
   ·复合诱变筛选的菌株第45-47页
     ·复合诱变实验结果第45-46页
     ·稳定性检测第46页
     ·诱变菌株的传代直径第46-47页
   ·抗性菌株效价的提高第47-48页
     ·抗性菌株的抗性第47页
     ·抗性菌株抗性提高后的抗性第47-48页
   ·抗性菌株遗传稳定性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第48-52页
     ·菌株的生长曲线第48-49页
     ·菌株的传代对比第49-51页
     ·生长能力的测试结果第51-52页
4 结论与讨论第52-55页
   ·噬菌体性状的研究第52页
   ·对多种噬菌体感染的菌株选用诱变方法第52-53页
     ·常用的诱变方法第52页
     ·选择诱变方法第52-53页
   ·工厂噬菌体污染第53-54页
     ·噬菌体污染途径第53页
     ·环境消毒和空气净化第53-54页
   ·筛选是诱变育种的关键第54页
     ·筛选方法的选择第54页
     ·遗传稳定性和生产能力第54页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TC-1在新生奶牛胃肠道中的定位和定量表达
下一篇:奶牛BoLA-I重链在子宫上皮细胞的表达调控及其在主要组织细胞分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