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合一视角下民事权利体系的构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民商合一视角下民事权利体系构建的方法论 | 第16-26页 |
·民商合一的视角 | 第16-18页 |
·采用民商分立立法模式的弊端 | 第16-17页 |
·坚持民商合一的视角 | 第17-18页 |
·民事权利体系构建所应坚持的原则 | 第18-21页 |
·构建民事权利体系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构建民事权利体系坚持的指导思想 | 第19-20页 |
·民事权利体系与民事权利分类的关系 | 第20-21页 |
·民事权利体系建构的类型 | 第21-26页 |
·民事权利体系类型化的标准 | 第21-23页 |
·民事权利体系具体化类型 | 第23-26页 |
第3章 民商合一视角下的人格权体系构建 | 第26-39页 |
·人格权的新发展 | 第26-28页 |
·新型人格权的发展 | 第26页 |
·隐私权的新发展 | 第26-27页 |
·人格权的商品化 | 第27-28页 |
·民法典草案关于人格权规定不足之处的反思 | 第28-29页 |
·草案未规定性自主权和身体权 | 第28-29页 |
·草案没有规定名称的转让 | 第29页 |
·草案对人格权的商品化没有足够的重视 | 第29页 |
·民商合一视角下人格权体系的构建 | 第29-36页 |
·自然人的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 | 第30页 |
·名称权与商号权 | 第30-31页 |
·名誉权、信用权与商誉权 | 第31-35页 |
·性自主权 | 第35-36页 |
·人格权的立法建议 | 第36-39页 |
·应将信用权、性自主权、身体权规定为具体的人格权 | 第36-37页 |
·应当为商品化的人格权构建相应机制 | 第37页 |
·自然人人格权中经济利益可否继承 | 第37页 |
·对人格权的相关救济方式的完善 | 第37-39页 |
第4章 民商合一视角下身份权体系的构建 | 第39-44页 |
·身份权的现代化发展 | 第39-40页 |
·身份权的主体的现代化发展 | 第39页 |
·身份权内容的新发展 | 第39-40页 |
·身份权客体的新发展 | 第40页 |
·民商合一视角下的身份权具体类型 | 第40-42页 |
·荣誉权 | 第40-41页 |
·著作人身权 | 第41-42页 |
·股权中的共益权 | 第42页 |
·对身份权体系完善的立法建议 | 第42-44页 |
·通过立法建立完善的身份权体系 | 第42-43页 |
·应确定身份权请求权 | 第43页 |
·应完善身份权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43-44页 |
第5章 民商合一视角下财产权体系的构建 | 第44-49页 |
·财产权的新发展 | 第44-45页 |
·财产权二元体系的新发展 | 第44页 |
·财产权由实体财产权向无形财产权发展 | 第44-45页 |
·财产权的行使方式日益丰富 | 第45页 |
·财产权的保护方式向立体化发展 | 第45页 |
·民商合一视角下的财产权具体类型 | 第45-47页 |
·留置权 | 第45-46页 |
·物权化的债权 | 第46页 |
·股权中的自益权 | 第46-47页 |
·知识产权 | 第47页 |
·民商合一视角下财产权体系的具体构建 | 第47-49页 |
·具体构建标准 | 第47页 |
·民商合一视角下财产权体系的具体构建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