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述评 | 第14页 |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5页 |
·论文的创新与局限性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基层公务员 | 第16-17页 |
·基层公务员培训 | 第17-18页 |
·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 | 第18-19页 |
·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 | 第19-24页 |
·期望理论 | 第19-20页 |
·认知转化理论 | 第20-21页 |
·同因素理论 | 第21-22页 |
·Timothy Baldwin和Kevin Ford的培训成果转化过程模型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 | 第26-42页 |
·淄博市基层公务员培训现状 | 第26-31页 |
·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 第26-27页 |
·培训机构方面 | 第27-28页 |
·培训方式方面 | 第28-29页 |
·培训内容方面 | 第29-30页 |
·培训成果方面 | 第30页 |
·培训成果转化方面 | 第30-31页 |
·淄博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培训成果转化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缺乏培训需求调查 | 第31-32页 |
·部门领导对培训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 第32页 |
·培训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缺乏与培训成果相匹配的工作环境 | 第33页 |
·培训内容缺乏创新性,更新缓慢 | 第33-34页 |
·培训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受训者学习的积极性 | 第34页 |
·影响淄博市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 | 第34-41页 |
·管理层对培训成果转化影响 | 第35-36页 |
·培训者对培训成果转化影响 | 第36-37页 |
·受训者对培训成果转化影响 | 第37页 |
·组织氛围对培训成果转化影响 | 第37-38页 |
·工作运用机会对培训成果转化影响 | 第38-39页 |
·工作硬件设施完善程度对培训成果转化影响 | 第39-40页 |
·政府绩效对培训成果转化影响 | 第40页 |
·群众需求对培训成果转化影响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提升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的建议 | 第42-50页 |
·优化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的条件 | 第42-43页 |
·坚持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的原则 | 第43-44页 |
·及时性原则 | 第43页 |
·实用性原则 | 第43-44页 |
·目标性原则 | 第44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44页 |
·双赢性原则 | 第44页 |
·完善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的机制 | 第44-46页 |
·科学规划机制 | 第45页 |
·有效评估机制 | 第45页 |
·有效沟通机制 | 第45-46页 |
·强化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果转化的过程管理 | 第46-48页 |
·整合网络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网络 | 第46-47页 |
·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激励多样化有助于培训成果转化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