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深水浊积扇储层构型分析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以中原文南油田文95块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选题背景、意义及立项依据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储层构型研究第11-13页
     ·浊积岩研究第13-14页
     ·剩余油研究进展第14-17页
   ·工区地质背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22页
     ·工区地质简介第17-20页
     ·断块开发简介第20-21页
     ·研究区存在问题第21-22页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2-23页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第23-25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23-24页
     ·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第25-37页
   ·深水浊积扇相精细地层对比方法第25-28页
     ·常用对比方法简述第25-27页
     ·本文采用的方法第27-28页
   ·标志层确定第28-34页
     ·测井曲线选取第28页
     ·标志层特征第28-33页
     ·地层对比油砂组选择第33-34页
   ·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第34-37页
第三章 沉积特征第37-51页
   ·岩性特征第37-38页
     ·S3中~(10-8)、S3中~(6-5)中下部地层岩性特征第37-38页
     ·S3中~7、S3中~(4-1)地层岩性特征第38页
   ·结构及构造特征第38-40页
     ·S3中~(10-8)、S3中~(6-5)中下部地层结构及构造特征第39-40页
     ·S3中~7、S3中~(4-1)中下部地层结构及构造特征第40页
   ·古生物化石及矿物特征第40-42页
     ·S3中~(10-8)、S3中~(6-5)中下部地层第41页
     ·S3中~7、S3中~(4-1)中下部地层第41-42页
   ·深水浊积扇相特征第42-44页
     ·微相研究方法第42-43页
     ·微相特征第43-44页
   ·沉积微相组合及砂体展布特征第44-50页
     ·平面微相第44-46页
     ·平面和剖面相组合特征第46-50页
   ·研究区深水浊积扇沉积相模式第50-51页
第4章 构型分析第51-62页
   ·储层构型研究与沉积微相研究的差异第51-52页
     ·垂向尺度第51页
     ·平面尺度第51-52页
   ·深水浊积岩储层构型单元几次划分第52-53页
   ·构型分析思路第53-54页
   ·工区水下分流河道末梢构型模式及单一水道识别第54-56页
     ·构型模式第54-55页
     ·单一水道识别第55-56页
   ·单砂体叠置关系第56-59页
     ·多期单砂体叠置第56-58页
     ·同期单砂体叠置关系第58-59页
   ·W95-10井区S_3中~(5-08)油砂组构型剖析第59-62页
     ·横剖面单砂体构型特征第59-60页
     ·纵剖面单砂体构型特征第60-61页
     ·隔夹层分布规律第61页
     ·隔夹层对油藏开发的影响第61-62页
第5章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模式第62-71页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影响因素第62-64页
   ·储层构型要素控制剩余油模式第64-71页
     ·复合水道(朵叶体厚砂体)规模剩余油分布模式第64-67页
     ·单一水道(朵叶体)规模剩余油分布模式第67-71页
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个人简介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西溪堡锰矿区含锰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意义
下一篇:基于射线追踪的微地震正演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