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 ·奶牛繁殖性能 | 第8页 |
| ·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 ·三河牛简介 | 第11-14页 |
| ·SNPs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SNaPshot技术 | 第15-16页 |
| ·本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 ·引物设计 | 第21页 |
| ·PCR反应 | 第21-22页 |
| ·PCR产物测定及测序 | 第22页 |
| ·SNPs的筛选 | 第22-23页 |
| ·SNaPshot SNP分型方案(见附录) | 第23页 |
| ·统计分析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2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质检结果 | 第26页 |
| ·PCR扩增产物检测结果 | 第26页 |
| ·测序检测及SNPs信息整理 | 第26-31页 |
| ·SNP信息的整理 | 第31页 |
| ·SNaPshot分型 | 第31页 |
| ·统计分析 | 第31-42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2-46页 |
| ·SNP分型技术 | 第42页 |
| ·GnRHR、FSHR、IGF-1、Leptin基因在三河牛中的多态性 | 第42-43页 |
| ·基因位点多态性与三河牛繁殖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 | 第43-45页 |
| ·单倍型分析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附录 | 第52-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