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18页 |
·选题背景 | 第8-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出路问题 | 第11-12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运行机制 | 第12-13页 |
·大学生村官胜任能力研究 | 第13页 |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 第13-14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困境和突破 | 第14页 |
·关于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1页 |
3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出路现状和意愿 | 第21-31页 |
·重庆市关于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出路的政策和做法 | 第21-24页 |
·创新公务员“转录”程序 | 第22-23页 |
·鼓励留村任职,安排领导职数 | 第23页 |
·搭建平台扶持自主创业 | 第23-24页 |
·鼓励继续深造 | 第24页 |
·推荐另行择业 | 第24页 |
·样本描述 | 第24-25页 |
·离任大学生村官 | 第24页 |
·在任大学生村官 | 第24-25页 |
·离任大学生村官出路现状 | 第25-28页 |
·离任后,所从事工作和获取工作的途径 | 第25-26页 |
·任职期间,村官工作内容及对就业的意义 | 第26-27页 |
·对所从事工作或现状的满意程度 | 第27-28页 |
·在任大学生村官出路现状 | 第28-31页 |
·在任大学生村官对出路的意愿 | 第28-29页 |
·对未来出路问题,大学生村官希望得到的支持 | 第29页 |
·在任大学生村官对现状和未来出路安排的满意度 | 第29-31页 |
4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出路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成因 | 第31-39页 |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出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5页 |
·考公务员受限于编制数量,大多数人难以如愿 | 第31-32页 |
·续聘面临专业不符和融入“圈子”困难 | 第32-34页 |
·创业陷入“四缺”困境 | 第34-35页 |
·继续深造优势不明显 | 第35页 |
·另行择业政策扶持不尽完善 | 第35页 |
·重庆市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出路困难的成因分析 | 第35-39页 |
·大学生村官机制不完善 | 第35-37页 |
·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底子薄 | 第37页 |
·部分大学生村官个人素质不高、能力有限 | 第37-38页 |
·社会舆论氛围不够 | 第38-39页 |
5 促进重庆市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出路畅通的建议 | 第39-54页 |
·积极借鉴其他省(区、市)关于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出路的安排和做法 | 第39-42页 |
·营造大学生村官良好的舆论氛围 | 第42-43页 |
·公益媒体专栏宣传大学生村官政策、事迹和出路 | 第42-43页 |
·通过公益活动互动,促进社会接纳村官 | 第43页 |
·创办宣传平台《大学生村官报》 | 第43页 |
·把好入口关,注重培养“本土化”的大学生村官 | 第43-45页 |
·着眼于“急需”,把优秀人才引进来 | 第44页 |
·着眼于“本土化”,把具有深厚乡土情结的大学生村官引进来 | 第44-45页 |
·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 | 第45-46页 |
·推广“一讲二评三公示”模式,进行日常考核 | 第45-46页 |
·严格落实考核结果 | 第46页 |
·细化“五大出路”,拓宽退出渠道 | 第46-51页 |
·公务员系统向大学生村官有序开放 | 第46-48页 |
·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续聘留村任职 | 第48-49页 |
·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 | 第49-50页 |
·多举措搞好继续深造 | 第50-51页 |
·统筹规划,多方协调,政府推荐,引导大学生村官向企业流动 | 第51页 |
·做好大学生村官心理调适 | 第51-54页 |
·大学生村官要自我调适 | 第52页 |
·社会组织要给予支持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件1 调查问卷(在任大学生村官卷) | 第60-62页 |
附件2 调查问卷(已期满大学生村官卷)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