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 野生茶树资源研究 | 第11-13页 |
·中国野生茶树资源 | 第11-12页 |
·四川野生茶树资源 | 第12-13页 |
2 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3 分子标记在茶组植物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ISSR分子标记在茶组植物中应用 | 第15页 |
·RAPD分子标记在茶组植物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古蔺牛皮茶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 第21-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1-2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引物退火温度筛选 | 第28-29页 |
·引物的多态性分析 | 第29-30页 |
·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 | 第30-33页 |
·古蔺牛皮茶种内亲缘关系 | 第33页 |
·古蔺牛皮茶种间亲缘关系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4页 |
·ISSR标记的多态性和稳定性 | 第34-35页 |
·ISSR对古蔺牛皮茶种内遗传关系研究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古蔺牛皮茶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 第39-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供试材料 | 第39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引物的多态性分析 | 第41页 |
·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 | 第41-42页 |
·古蔺牛皮茶的种内关系 | 第42-44页 |
3 讨论 | 第44-46页 |
·RAPD对古蔺牛皮茶种内和种间遗传关系研究 | 第44页 |
·古蔺牛皮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 第44-45页 |
·RAPD和ISSR对古蔺牛皮茶野生群体遗传关系的研究对比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古蔺牛皮茶ISSR与RAPD及组合(ISSR+RAPD)运用的对比研究 | 第48-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供试材料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ISSR与RAPD引物扩增情况的对比 | 第49-50页 |
·聚类分析的比较 | 第50-53页 |
·相似性系数(SM)矩阵与树状图的相关性比较 | 第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ISSR与RAPD引物扩增的对比 | 第53-54页 |
·树状聚类图的对比 | 第54页 |
·原始SM矩阵与共表型CV矩阵的Mantel相关性检测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2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