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都市旅游的蓬勃发展 | 第11页 |
·社区旅游的兴起 | 第11-12页 |
·都市社区旅游的提出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都市旅游研究 | 第14-17页 |
·社区旅游研究 | 第17-19页 |
·都市社区旅游研究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8页 |
·社区旅游 | 第23页 |
·都市社区 | 第23-24页 |
·都市社区旅游 | 第24-28页 |
·发展模式概念界定 | 第28页 |
·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城市旅游理论 | 第28-29页 |
·社区旅游理论 | 第29-30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30-31页 |
·社会交往理论 | 第31页 |
·博弈理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发展基础分析 | 第33-48页 |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空间范围界定 | 第33-34页 |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发展过程 | 第34-37页 |
·以历史街区的发展为基奠 | 第34-35页 |
·以里弄的保护和更新为契机 | 第35-36页 |
·以“世博人家”为转折 | 第36-37页 |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特征 | 第37-42页 |
·区位特征 | 第37-38页 |
·客源市场特征 | 第38页 |
·功能特征 | 第38-39页 |
·产品特征 | 第39页 |
·旅游资源特征 | 第39-40页 |
·上海都市社区类型 | 第40-42页 |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发展条件 | 第42-46页 |
·旅游景点数量多且差异性显著 | 第42-43页 |
·公共服务设施全面 | 第43-44页 |
·文化设施种类多样 | 第44-45页 |
·商业设施齐全 | 第45页 |
·交通便捷 | 第45-46页 |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 第46-48页 |
·旅游景点开发程度差距显著 | 第46页 |
·服务体制不健全 | 第46-47页 |
·旅游功能不完善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驱动机理 | 第48-58页 |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发展影响因素 | 第48-54页 |
·旅游者需求决定都市社区旅游的市场方向 | 第48-50页 |
·旅游业行为决定都市社区旅游的产品开发重点 | 第50-51页 |
·旅游空间决定都市社区旅游的空间布局 | 第51-54页 |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参与主体 | 第54-55页 |
·社区居民 | 第54页 |
·投资者 | 第54页 |
·政府相关部门 | 第54-55页 |
·游客 | 第55页 |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发展动力机制 | 第55-58页 |
·都市社区旅游利益主体之间动态博弈的过程 | 第55-56页 |
·都市社区旅游开发模式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 | 第56-58页 |
第五章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发展模式及优化 | 第58-74页 |
·“内外联动”发展模式——社区与企业联合发展 | 第59-62页 |
·田子坊都市社区旅游发展背景 | 第59-60页 |
·发展模式分析 | 第60-62页 |
·“上下互动”发展模式——政府与社区互动支持 | 第62-65页 |
·“上海人家”发展背景 | 第62-63页 |
·发展模式分析 | 第63-65页 |
·“公私合作”发展模式——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 | 第65-69页 |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发展背景 | 第65-66页 |
·发展模式分析 | 第66-69页 |
·上海都市社区旅游发展模式优化 | 第69-74页 |
·参与主体多元化 | 第69-70页 |
·变静态为动态的产品开发 | 第70-71页 |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6-77页 |
·研究局限 | 第76页 |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1 | 第81-83页 |
附录 2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