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景定建康志》的成书背景、修纂者生平及版本存流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景定建康志》的成书背景 | 第14-17页 |
一 社会危机的加剧 | 第14-15页 |
二 学术文化的繁荣 | 第15页 |
三 宋代修志的风气 | 第15-16页 |
四 建康的地域条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景定建康志》的修纂者生平 | 第17-19页 |
一 马光祖生平 | 第17-18页 |
二 周应合生平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景定建康志》的版本存流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景定建康志》的编修 | 第22-32页 |
第一节 《景定建康志》的编纂结构 | 第22-25页 |
第二节 《景定建康志》的取材 | 第25-29页 |
第三节 《景定建康志》的源流 | 第29-32页 |
一 《建康志》的史源 | 第29-31页 |
二 元、明、清时期《建康志》的续修情况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景定建康志》的内容分析 | 第32-54页 |
第一节 《景定建康志》的军事内容 | 第32-38页 |
一 军事机构 | 第33-35页 |
二 兵力配备与江防 | 第35-38页 |
第二节 《景定建康志》的社会经济内容 | 第38-47页 |
一 财政机构 | 第39-40页 |
二 户口和田赋 | 第40-45页 |
三 工商业镇市 | 第45-47页 |
第三节 《景定建康志》的文教内容 | 第47-54页 |
一 教育机构 | 第47-49页 |
二 文籍 | 第49-54页 |
第四章 《景定建康志》的价值及影响 | 第54-69页 |
第一节 《景定建康志》的史料价值 | 第54-59页 |
一 独有价值 | 第54-57页 |
二 相互参照价值 | 第57-59页 |
第二节 《景定建康志》的史学价值 | 第59-61页 |
第三节 《景定建康志》的记事缺陷 | 第61-63页 |
第四节 《景定建康志》对后世方志编修的影响 | 第63-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