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九段沙植被分布区碳汇功能评估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6页
第1章 前言第16-26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湿地碳储量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湿地“汇”与“源”研究进展第17-18页
     ·河口湿地碳储量研究进展第18-21页
     ·湿地植被碳储量研究方法第21-22页
     ·九段沙碳储量研究现状第22-23页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3-24页
     ·研究目标第23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研究意义第24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4页
   ·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6-33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6-29页
     ·气候第26-27页
     ·水文第27页
     ·地貌与土壤第27-28页
     ·植被第28-29页
   ·研究方法第29-31页
     ·样点设置与样品采集第29-30页
     ·样品处理及指标测定第30-31页
     ·遥感影像处理第31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31-33页
第3章 九段沙主要植被生物量和有机碳含量季节动态第33-43页
   ·植被生物量分配与季节动态第33-36页
     ·芦苇地上生物量分配与季节动态第33-34页
     ·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分配与季节动态第34-35页
     ·海三棱藨草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第35-36页
     ·总生物量季节动态第36页
   ·芦苇、互花米草各部分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第36-38页
     ·芦苇各部分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第36-37页
     ·互花米草各部分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第37-38页
     ·芦苇、互花米草各部分有机碳含量比较第38页
   ·生物量和碳含量季节变化关系第38-40页
     ·芦苇生物量和碳含量季节变化关系第38-39页
     ·互花米草生物量和碳含量季节变化关系第39-40页
     ·海三棱蔗草生物量和碳含量季节变化关系第40页
     ·三种植物生物量和碳含量季节变化关系的比较第40页
   ·讨论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不同等级潮沟边滩芦苇、互花米草生物量比较第43-50页
   ·上沙芦苇生物量时空动态第44-47页
     ·相同等级潮沟芦苇生物量季节动态第44-46页
     ·同一季节不同等级潮沟芦苇生物量比较第46-47页
   ·下沙互花米草生物量时空动态第47-48页
     ·同一等级潮沟互花米草生物量动态第47-48页
     ·同一季节不同等级潮沟互花米草生物量比较第48页
   ·讨论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九段沙不同植被区表层土壤碳储量估算第50-58页
   ·不同植被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较第50-54页
     ·芦苇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第50-51页
     ·互花米草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第51-52页
     ·海三棱藨草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第52-53页
     ·3种植被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较第53-54页
   ·3种植被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第54-55页
     ·3种植被表层土壤容重比较第54-55页
     ·3种植被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第55页
   ·讨论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6章 九段沙碳汇能力评估第58-66页
   ·遥感影像处理第58-59页
     ·遥感影像预处理第58页
     ·遥感影像分类第58-59页
   ·九段沙植被区碳储量第59-62页
     ·九段沙芦苇植被碳储量估算第60页
     ·九段沙互花米草植被碳储量估算第60-61页
     ·九段沙海三棱藨草植被碳储量估算第61-62页
     ·九段沙植被区单位面积碳储量比较第62页
   ·九段沙全岛碳储量估算第62-63页
   ·讨论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9页
   ·主要结论第66-67页
   ·展望第67-69页
附录1:硕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69页
附录2:硕士期间参加的主要研究项目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tDNA的三段基因讨论赤斑羚和鬣羚的分类地位及进化历史
下一篇:浙江天童三种鹎科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