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自我发展能力相关理论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自我发展能力理论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自我发展能力理论综述 | 第14-15页 |
·现有研究的评价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 自我发展能力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第19-27页 |
·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微观角度的自我发展能力 | 第19页 |
·宏观角度的自我发展能力 | 第19-20页 |
·本文中区域自我自我发展能力的界定 | 第20页 |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自我发展能力的构成划分及影响作用 | 第22-23页 |
·自我发展能力的模型借鉴与指标体系设定原则 | 第23-27页 |
·自我发展能力的相关模型借鉴 | 第23-24页 |
·自我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指标设定的思想和原则 | 第24-27页 |
3 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现状分析 | 第27-34页 |
·建国以来西部地区发展历史演进 | 第27-28页 |
·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统计分析 | 第28-30页 |
·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对于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总结 | 第33-34页 |
4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 第34-47页 |
·样本确定及数据来源 | 第34页 |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总体评价 | 第34-44页 |
·指标体系和指标处理 | 第34-37页 |
·按不同的子系统提取主因子 | 第37-41页 |
·从主因子得分中提取主因子 | 第41-42页 |
·各省份主因子得分及分析 | 第42-43页 |
·样本综合得分计算 | 第43-44页 |
·实证结果及结果说明 | 第44页 |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聚类分析评价 | 第44-47页 |
·样本数据说明 | 第44-45页 |
·计算距离系数 | 第45-46页 |
·树形聚类图 | 第46页 |
·聚类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 第47-50页 |
·西部自我发展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定性分析 | 第47-48页 |
·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 第48-50页 |
·模型设定说明 | 第48-49页 |
·实证结果及说明 | 第49-50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0-58页 |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对于西部地区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 | 第50-58页 |
·基于自然层面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提升建议 | 第50-52页 |
·基于社会层面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提升建议 | 第52-54页 |
·基于人力层面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提升建议 | 第54-55页 |
·基于经济层面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提升建议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