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文件格式漏洞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课题背景第10-12页
   ·研究现状第12-14页
     ·传统文件格式漏洞检测第13页
     ·简单文件格式漏洞检测第13-14页
     ·高级文件格式漏洞检测第14页
     ·文件格式漏洞检测技术比较第14页
   ·研究成果和意义第14-15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6页
第二章 文件格式及安全性分析第16-30页
   ·文件格式第16-22页
     ·Office 文件格式第17页
     ·OPENXML第17-19页
     ·OOXML 结构的格式第19-22页
   ·宏病毒的攻击与防御第22-25页
     ·宏病毒的传播机制第22-23页
     ·宏病毒防御第23-25页
   ·针对文件格式的缓冲区溢出攻击第25-29页
     ·缓冲区溢出攻击第25-29页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预防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漏洞检测技术第30-41页
   ·漏洞概述第30-33页
     ·漏洞概念第30页
     ·漏洞的成因第30-31页
     ·漏洞的危害第31-33页
   ·漏洞检测技术第33-40页
     ·静态检测技术第33-37页
     ·动态检测技术第37-39页
     ·混合检测技术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文件格式的 FUZZ 漏洞检测平台第41-60页
   ·基于文件格式的 FUZZ漏洞检测模型第41-43页
     ·传统漏洞检测技术的不足第41-42页
     ·检测模型第42-43页
   ·检测模型设计及实现第43-57页
     ·测试文档构造第43-45页
     ·模拟用户输入第45-49页
     ·动态运行检测第49-57页
   ·可疑代码调用分析第57-58页
   ·后续异常分析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第60-74页
   ·实验环境第60页
   ·功能实验及结果分析第60-69页
     ·实验方法第60-61页
     ·实验步骤第61-62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2-69页
   ·性能实验及结果分析第69-72页
     ·实验方法第70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0-72页
   ·检测模型分析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74-76页
   ·总结第74-75页
   ·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编舞艺术网上学习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沈阳理工大学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