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18页 |
| ·国外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 | 第15-18页 |
| 3 山西中小城镇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18-27页 |
| ·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 ·规模水平提高 | 第18页 |
| ·管理措施强化 | 第18-19页 |
| ·基础设施完善 | 第19-21页 |
| ·生活状况改善 | 第21-22页 |
|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2-27页 |
| ·城镇化质量较低 | 第22-24页 |
| ·缺乏核心城镇 | 第24页 |
| ·城镇化水平增长不快 | 第24-25页 |
| ·城镇群发展滞后 | 第25-26页 |
| ·资源型城镇比例高 | 第26-27页 |
| 4 山西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互动机制 | 第27-36页 |
| ·城乡互动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 ·促进经济稳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7-28页 |
| ·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 第28页 |
| ·构建和谐山西的必然选择 | 第28页 |
| ·城乡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3页 |
| ·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剧 | 第28-30页 |
| ·城乡规划不合理且城镇化化水平低 | 第30-31页 |
| ·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差距明显 | 第31页 |
| ·城乡生态环境恶化 | 第31-32页 |
| ·城乡产业不协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 | 第32-33页 |
| ·城乡互动的对策建议 | 第33-36页 |
| ·统筹发展规划,健全规划体系 | 第33页 |
| ·建立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 第33-34页 |
| ·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布局 | 第34页 |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34-35页 |
|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 第35页 |
| ·提升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35-36页 |
| 5 山西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借鉴 | 第36-38页 |
| ·发达省份中小城镇发展模式 | 第36-37页 |
| ·山西长治县“振兴模式” | 第37-38页 |
| 6 案例分析——以兴县县域城镇为例 | 第38-52页 |
| ·兴县概括 | 第38-39页 |
| ·兴县县域城镇可持续发展条件分析 | 第39-43页 |
| ·资源概况 | 第39-40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40-42页 |
| ·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 ·兴县县域城镇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 第43-52页 |
| ·统筹城乡规划,优化村镇结构 | 第43-48页 |
| ·重点促进特色城镇有序发展 | 第48页 |
| ·建设循环经济结构 | 第48-49页 |
| ·全面改善基础设施 | 第49-50页 |
| ·深化政策体制改革 | 第50-51页 |
| ·加强城乡生态建设 | 第51-52页 |
| 7 结论 | 第52-53页 |
|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