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中国文学史中的曹操书写1900-1949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附录第5-2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31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2-24页
 第二节 前贤研究情况第24-28页
  (一) “中国文学史”编著的研究情况第24-27页
  (二) 文学史中曹操书写内容的研究第27-28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章节说明第28-31页
第二章 中国文学史编著的发生与初期的曹操书写第31-69页
 第一节 中国文学史的发生与初期编著情况第31-43页
  一、“中国文学”的分门立科与讲义编著的需求第31-35页
  二、传统文学观念下的文学史书写第35-39页
  三、“文学”观念的初步思考第39-43页
 第二节 曹操进入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必然性第43-50页
  一、理性的统治者与文学奖掖第43-46页
  二、感性的文学家与创作第46-50页
 第三节 曹操进入中国文学史视野的雏形第50-67页
  一、传统的观点与评述第50-55页
  二、文学史中传统曹操评述的延续第55-58页
  三、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清峻”一说及其影响第58-64页
  四、初期文学史编著对曹操认知的不足第64-67页
 小结第67-69页
第三章 “五四”后中国文学史中的曹操书写第69-122页
 第一节 “五四”后中国文学史编著的发展第69-81页
  一、文学史编著数量的骤增第69-72页
  二、文学史书写范围的精简第72-75页
  三、进化史观下文学史的动态叙述第75-78页
  四、民间文学地位的凸显第78-81页
 第二节 文学史家对曹操文学的多方位关注第81-114页
  一、“平民文学”、“贵族文学”文学观念之分第82-90页
  二、曹操乐府诗作的渐进书写第90-107页
  三、考据风尚下曹操生平介绍的补入第107-114页
 第三节 文学史中曹操书写的改进第114-120页
  一、曹操乐府文学价值的体现第114-118页
  二、曹操文学史地位的凸显第118-120页
 小结第120-122页
第四章 抗战到建国前中国文学史中的曹操书写第122-170页
 第一节 文学史编著事业的寂寥第122-125页
  一、编著数量的骤减第122-123页
  二、著述方法的持续第123-125页
 第二节 对前期文学史书写内容的承袭与整合第125-136页
  一、百衲本曹操书写内容第125-133页
  二、“夺胎换骨”式的曹操书写思路第133-136页
 第三节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1941—1949年)——曹操书写的总结之作第136-157页
  一、中国文学史的里程碑之作第136-143页
  二、曹操文学史叙述结构与诗歌形式分析的承袭第143-149页
  三、“写实色彩”与“浪漫主义”——曹操诗歌内容的独家探究第149-154页
  四、曹操散文叙述的缺失第154-157页
 小结第157-158页
 附录:《中国文学发展史》三次改版中曹操书写内容的转变第158-170页
  一、1957年第二版——曹操现实主义诗歌地位的初步提升第158-162页
  二、1962年第三版——曹操现实主义诗歌地位的明显突出第162-166页
  三、1973年第四版——曹操散文叙述的补充第166-169页
  小结第169-170页
第五章 结语第170-182页
 第一节 文学史中曹操文学形象的逐渐清晰第170-173页
 第二节 胡适及其学派与“文学史”发展轨迹第173-177页
 第三节 上海商务与中国文学史编著的发展轨迹第177-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90页
后记第190-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庄子寓言的艺术与文化内涵
下一篇:杜宇神话的解构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