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 医学视角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心理学视角的研究 | 第12-14页 |
3. 社会工作视角的研究 | 第14-15页 |
(二)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三) 本文的研究特点 | 第16页 |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三)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 调查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第17页 |
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主要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一)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 唇腭裂 | 第18-19页 |
2. 唇腭裂患者家长的照顾能力 | 第19页 |
(二)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9-20页 |
(三) 认知行为理论 | 第20-21页 |
五、唇腭裂患者家长的照顾能力分析 | 第21-33页 |
(一)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简介 | 第21-23页 |
(二) 唇腭裂患者家长在照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32页 |
1. 患者家长对唇腭裂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 第24-27页 |
2. 患者家长易忽视对患者心理层面的照顾 | 第27-28页 |
3. 患者家长未意识到自身心态调节的重要性 | 第28-32页 |
(三) 本研究对患者家长开展服务的目的 | 第32-33页 |
六、提升唇腭裂患者家长照顾能力的实践过程 | 第33-39页 |
(一) 指导理论 | 第33-36页 |
1. 需要理论 | 第33-34页 |
2. 认知行为理论 | 第34-35页 |
3.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论 | 第35页 |
4. 健康人格理论 | 第35-36页 |
(二) 服务目标 | 第36-37页 |
(三) 服务内容和方法 | 第37-39页 |
七、服务效果与反思 | 第39-60页 |
(一) 服务效果评估 | 第39-51页 |
1. 患者家长对唇腭裂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 | 第39-44页 |
2. 患者家长的压力得到缓解 | 第44-49页 |
3. 患者家长面对患儿时的心理感受有变化 | 第49-51页 |
(二) 服务成效 | 第51-53页 |
1. 帮助患者家长缓解心理压力,提升了治愈信心 | 第51-52页 |
2. 从知识层面提升了患者家长的生理照顾能力 | 第52页 |
3. 提升了患者家长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及心理照顾能力 | 第52-53页 |
(三) 服务在缓解患者家长照顾压力方面的限制 | 第53-60页 |
1. 患者家长对客观问题的担心程度无改善 | 第53-56页 |
2. 患者家长对孩子未来生活的担心程度没有降低 | 第56-60页 |
八、结论 | 第60-65页 |
(一) 建议 | 第60-64页 |
1. 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帮助患者家长尽早接触唇腭裂治疗团队 | 第61-62页 |
2. 医护人员主动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建立友好的信任关系 | 第62页 |
3. 制作并发放唇腭裂知识手册以普及出生缺陷教育 | 第62-64页 |
(二) 本文的不足 | 第64-65页 |
1. 问卷调查的质量难以确保 | 第64页 |
2. 问卷设计的不足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