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文献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 1 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历史源流 | 第13-17页 |
| ·十八反、十九畏源流 | 第13-17页 |
| ·十八反源流 | 第13-16页 |
| ·十九畏源流 | 第16-17页 |
| 2 十八反、十九畏临床使用研究 | 第17-19页 |
| 3 十八反、十九畏实验研究 | 第19-21页 |
| ·十八反实验研究情况 | 第19-20页 |
| ·十九畏实验研究情况 | 第20-21页 |
| 4 十八反、十九畏数理统计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5 讨论 | 第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 前言 | 第28页 |
| 引言 | 第28-29页 |
| 1 中药配伍理论体系 | 第29-36页 |
| ·七情和合 | 第30-31页 |
| ·君臣佐使 | 第31-33页 |
| ·宜忌 | 第33-36页 |
| ·配伍禁忌 | 第34页 |
| ·证候禁忌 | 第34-35页 |
| ·妊娠禁忌 | 第35页 |
| ·食忌 | 第35-36页 |
| 2 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文献研究内容 | 第36-40页 |
| ·十八反、十九畏现代期刊文献研究 | 第37-38页 |
|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7-38页 |
| 1) 材料来源 | 第37页 |
| 2) 一般材料 | 第37页 |
| 3) 纳入标准 | 第37-38页 |
| 4) 排除标准 | 第38页 |
| 5) 方法 | 第38页 |
| ·其他中药配伍禁忌文献研究 | 第38-40页 |
| ·研究目的 | 第38-3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9-40页 |
| 1) 一般材料 | 第39页 |
| 2) 纳入标准 | 第39页 |
| 3) 排除标准 | 第39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40-105页 |
| 4 研究结论 | 第105-106页 |
| 5 创新点 | 第106页 |
| 6 问题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4页 |
| 个人简介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