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迭代的并行潮流计算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潮流计算的发展综述 | 第9-11页 |
| ·并行技术发展综述 | 第11-13页 |
| ·计算机并行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 ·并行编程模型 | 第12-13页 |
| ·潮流并行计算发展 | 第13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3-14页 |
| 第2章 高斯潮流简介和收敛性分析 | 第14-22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隐式ZBUS高斯潮流迭代原理 | 第14-16页 |
| ·高斯潮流基本迭代原理 | 第14-15页 |
| ·高斯潮流程序设计 | 第15-16页 |
| ·高斯收敛特性分析 | 第16-19页 |
| ·高斯潮流的迭代公式推导 | 第16-17页 |
| ·方程组迭代收敛条件 | 第17-18页 |
| ·乘幂法求迭代矩阵的特征值 | 第18-19页 |
| ·IEEE11节点算例分析 | 第19-21页 |
| ·高斯潮流收敛结果分析 | 第19-20页 |
| ·与牛顿拉夫逊法收敛性比较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异步并行迭代的高斯潮流算法 | 第22-31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分块高斯算法 | 第22-23页 |
| ·基于网络分割的异步并行潮流计算 | 第23-28页 |
| ·异步并行潮流计算新思想的提出 | 第23-24页 |
| ·异步并行潮流计算网络划分方案 | 第24-25页 |
| ·异步并行潮流计算迭代比例计算 | 第25-26页 |
| ·协调变量求解 | 第26-27页 |
| ·程序设计 | 第27-28页 |
| ·IEEE11节点算例分析 | 第28-30页 |
| ·IEEE11算例计算结果 | 第28-30页 |
| ·算例效果分析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考虑PV节点的异步并行迭代的高斯潮流法 | 第31-43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异步并行迭代的高斯潮流PV节点处理 | 第31-35页 |
| ·PV节点的处理 | 第31-33页 |
| ·PV常数阵形式的PV节点的处理方案 | 第33-35页 |
| ·PV节点和PQ节点的等值消去处理 | 第35-37页 |
| ·等值消去的基本公式推导 | 第35-36页 |
| ·PV节点和PQ节点的消去处理 | 第36-37页 |
| ·考虑PV节点的异步并行迭代潮流算法 | 第37-40页 |
| ·含PV节点的高斯潮流计算处理方式 | 第37-38页 |
| ·含PV节点的异步并行迭代的高斯潮流算法 | 第38-40页 |
| ·IEEE11节点算例分析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5章 算例分析 | 第43-51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IEEE43节点测试系统 | 第43-45页 |
| ·含PV节点的异步并行迭代的高斯潮流算例分析 | 第45-50页 |
| ·IEEE11算例与IEEE9算例组合系统的参数 | 第45-46页 |
| ·仿真系统整体收敛效果分析 | 第46-48页 |
| ·仿真系统的异步并行迭代收敛效果分析 | 第48-50页 |
| ·算例结果分析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附录1 | 第56-58页 |
| 附录2 | 第58-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