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机组特性建模与协调控制系统优化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课题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对协调控制系统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 第2章 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及其协调控制系统概述 | 第13-23页 |
| ·超临界机组 | 第13-14页 |
| ·超临界机组概念 | 第13页 |
| ·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机组的差别 | 第13-14页 |
| ·超临界机组动态特性分析 | 第14-16页 |
| ·超临界机协调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 | 第16-22页 |
| ·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16-17页 |
| ·负荷指令给定方式 | 第17-18页 |
| ·协调控制系统主控系统 | 第18-21页 |
| ·协调控制系统的作用 | 第21-22页 |
| ·鹤壁电厂 660MW 超临界机组介绍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660MW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建模 | 第23-39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结构分析 | 第23-24页 |
| ·系统辨识理论 | 第24-26页 |
| ·利用 MATLAB 系统辨识工具箱建立模型 | 第26-27页 |
| ·MATLAB 系统辨识工具箱简介 | 第26页 |
| ·MATLAB 系统辨识工具箱中的 ARX 模型 | 第26-27页 |
| ·模型的结果确定和模型的阶次确定 | 第27页 |
|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27-38页 |
|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实验 | 第27-28页 |
| ·机组扰动实验结果 | 第28-33页 |
| ·基于 ARX 模型编写辨识参数程序 | 第33-34页 |
| ·模型的验证 | 第34-37页 |
| ·模型在 SIMULINK 中的搭建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模型的应用以及协调控制系统的优化 | 第39-53页 |
| ·协调控制系统优化的目标以及难点 | 第39-40页 |
| ·理论方法的比较 | 第40页 |
| ·工程方法的研究 | 第40-52页 |
| ·解耦控制 | 第40-43页 |
| ·解耦控制的原理和方案设计 | 第43-47页 |
| ·凝结水节流方案 | 第47-50页 |
| ·燃料指令优化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 ·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工作 | 第53页 |
|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