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9页 |
| ·景观和景观生态研究 | 第9-10页 |
| ·景观 | 第9页 |
| ·国内外景观生态研究 | 第9-10页 |
| ·森林景观和森林景观生态研究 | 第10-14页 |
| ·森林景观 | 第10-11页 |
| ·国外森林景观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内森林景观研究 | 第12-14页 |
| ·3S技术在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 ·遥感(RS) | 第14页 |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第14-15页 |
| ·全球定位系统(GPS) | 第15页 |
| ·3S技术在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1页 |
| ·自然条件 | 第19-20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0-21页 |
| 3 数据处理和森林景观分类 | 第21-29页 |
| ·数据准备和软件平台 | 第21页 |
| ·数据准备 | 第21页 |
| ·软件平台 | 第21页 |
| ·数据处理 | 第21-25页 |
| ·遥感数据处理 | 第21-23页 |
| ·地形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 ·森林景观类型的划分 | 第25-29页 |
| ·景观分类体系 | 第25页 |
| ·解译标志的建立 | 第25-26页 |
| ·森林景观分类图 | 第26-29页 |
| 4 森林景观格局特征比较分析 | 第29-45页 |
|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和计算 | 第29-34页 |
| ·景观生态学软件介绍 | 第29页 |
| ·景观指数的选取 | 第29-34页 |
| ·景观格局分析 | 第34-42页 |
| ·景观构成分析 | 第34-37页 |
| ·景观形状分析 | 第37-39页 |
| ·斑块类型水平异质性分析 | 第39-41页 |
| ·景观水平异质性分析 | 第41-42页 |
| ·1988-2000年景观要素间的转移分析 | 第42-45页 |
| 5 基于DEM的景观要素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 第45-57页 |
| ·森林景观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45-50页 |
| ·各景观在不同高程的分布 | 第46-49页 |
| ·不同高程上各景观的分布 | 第49-50页 |
| ·森林景观的坡度分布特征 | 第50-53页 |
| ·各景观在不同坡度的分布 | 第51-52页 |
| ·不同坡度上各景观的分布 | 第52-53页 |
| ·森林景观的坡向分布特征 | 第53-57页 |
| ·各景观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布 | 第54-55页 |
| ·不同坡向上各景观的分布 | 第55-57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7-61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创新点 | 第58-59页 |
| ·讨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