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外治法(物理疗法)论文--刮痧、拧痧论文

刮痧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45页
 1 刮痧疗法研究概况第13-26页
   ·刮痧的基本概念第13页
   ·刮痧的器具第13-14页
     ·刮痧工具第13-14页
     ·刮痧介质第14页
   ·刮痧的手法第14-17页
     ·握持刮痧板方法第14-15页
     ·刮痧基本手法及应用范围第15-16页
     ·刮痧特殊手法及应用范围第16-17页
     ·刮痧综合手法及应用范围第17页
   ·刮痧宜忌第17-18页
   ·刮痧的临床应用现状第18-19页
   ·刮痧的职业规范第19-20页
   ·刮痧的实验研究现状第20-22页
     ·形态学研究第20页
     ·生理学研究第20-21页
     ·免疫学研究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6页
 2 中医学对腰肌劳损的认识及研究概况第26-39页
   ·病因病机第26-27页
   ·治则治法第27-28页
   ·腰肌劳损中医外治方法临床研究第28-37页
     ·单一治疗方法应用第28-34页
     ·多种外治方法配合使用第34-35页
     ·问题与展望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3 现代医学对腰肌劳损的认识和治疗概况第39-45页
   ·腰肌劳损现代医学范畴第39-40页
   ·现代医学对病因的认识第40-41页
   ·腰肌劳损的现代医学治疗概况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45-61页
 1 临床资料第45-46页
   ·病例来源第45页
   ·诊断标准第45页
   ·纳入标准第45-46页
   ·排除标准第46页
   ·脱落剔除标准第46页
 2 研究方法第46-53页
   ·随机方案及分组第46页
   ·样本量计算第46-47页
   ·操作方法第47-48页
   ·观察指标第48-49页
     ·一般项目第48页
     ·疗效观察指标第48-49页
   ·安全性检查第49页
   ·观测时点及方法第49页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第49-50页
   ·疗效评价第50页
   ·安全性评价第50-51页
   ·统计分析第51页
   ·研究质量控制第51-52页
     ·管理方案第51页
     ·受试者依从性第51-52页
     ·质量保证第52页
     ·病例脱落及处理第52页
   ·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第52-53页
 3 结果第53-61页
   ·一般临床资料第53页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第53-54页
   ·腰部疼痛数据统计第54-56页
     ·每次观测时点 VAS 评分与基线数值的组内比较第54-55页
     ·每次观测时点 VAS 评分的组间比较第55-56页
   ·腰部压痛数据统计第56-57页
     ·每次观测时点腰部压痛与基线数值的组内比较第56-57页
     ·每次观测时点腰部压痛数值的组间比较第57页
   ·功能障碍数据统计第57-59页
     ·每次观测时点 ODI 指数与基线数值的组内比较第57-58页
     ·每次观测时点 ODI 指数的组间比较第58-59页
   ·总疗效判定第59-61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61-67页
 1 刮痧的理论基础第61-62页
   ·藏象理论第61-62页
   ·经络理论第62页
   ·皮部理论第62页
 2 刮痧原理第62-63页
   ·开腠理、行气血第62-63页
   ·通经络、散邪毒第63页
 3 腰肌劳损刮痧部位的选择第63-64页
   ·腰肌劳损刮痧部位选择的中医理论依据第63页
   ·腰肌劳损刮痧部位选择的解剖学依据第63-64页
 4 疗效评价及分析第64-67页
   ·刮痧能有效缓解腰部疼痛症状第64-65页
   ·刮痧能有效缓解腰部压痛症状第65页
   ·刮痧能有效改善生活功能障碍第65-67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67页
第五部分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件 CRF 表第70-77页
个人简介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风病刚柔相济综合康复方案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刚地弓形虫尿苷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