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前言 | 第8-10页 |
| 临床研究 | 第10-15页 |
| 1. 病历来源 | 第10页 |
| 2. 诊疗标准 | 第10-11页 |
| ·诊断标准 | 第10页 |
|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 ·剔除标准 | 第10页 |
| ·脱落标准 | 第10-11页 |
| ·中止试验标准 | 第11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分组方法 | 第11页 |
|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 ·观察项目 | 第12页 |
| ·疗效评价 | 第12页 |
| 4. 统计方法 | 第12-13页 |
| 5. 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 第13页 |
|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的可比性分析 | 第13页 |
|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的可比性分析 | 第13页 |
|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3-15页 |
|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 第13-14页 |
| ·两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 | 第14-15页 |
| 讨论 | 第15-24页 |
| 1. 本研究相关分析 | 第15-19页 |
| ·椎动脉型颈椎病机制分析 | 第15-18页 |
|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理分析 | 第18页 |
| ·病例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 | 第18-19页 |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19页 |
| 2. 针刺手三里、外关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相关性探讨 | 第19-24页 |
| ·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 ·科研依据 | 第21-23页 |
| ·临床依据 | 第23-24页 |
| 结论 | 第24-25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 附录 | 第29-48页 |
| 附录 A | 第29-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附录 B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