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类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23页
 1. 中药制剂概述第14-15页
 2.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模式和检测技术第15-18页
   ·药效物质基础控制论第15页
   ·生物检测模式第15-16页
   ·指纹图谱技术第16页
   ·定量组效关系第16-17页
   ·血清药效物质基础控制论第17页
   ·工程控制论第17页
   ·代谢组学技术第17-18页
   ·代谢组学技术第18页
 3. 清热类中药概述第18-19页
   ·清热类药物临床应用和作用机理第18页
   ·清热类制剂的质量控制现状第18-19页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概述及构建方法第19-20页
 5. 相对校正因子在中医药质量控制中的概述第20-22页
   ·中药标准物质的发展概况第20-21页
   ·相对校正因子方法研究概述第21-22页
 6. 展望第22-23页
第二章 HPLC 法测定清肺抑火片中三种有效成分的方法研究第23-30页
 1. 引言第23页
 2. 实验部分第23-27页
   ·仪器与试剂第23页
     ·仪器第23页
     ·试剂第23页
   ·方法与结果第23-27页
     ·色谱条件第23-24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4页
     ·供试品溶液制备第24页
     ·线性关系考察第24-25页
     ·精密度第25页
     ·稳定性第25页
     ·重复性第25-26页
     ·回收率第26-27页
     ·样品含量测定第27页
 3. 讨论第27-29页
   ·提取方法的选择第27-28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28-29页
 4.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HPLC 测定小儿解表颗粒中绿原酸、黄芩苷和连翘苷的方法研究第30-42页
 1. 引言第30页
 2. 实验部分第30-34页
   ·仪器与试剂第30页
     ·仪器第30页
     ·试剂第30页
   ·方法与结果第30-34页
     ·色谱条件第30-31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1页
     ·供试品溶液制备第31页
     ·线性关系考察第31-32页
     ·精密度第32页
     ·稳定性第32-33页
     ·重复性第33页
     ·回收率第33页
     ·样品含量测定第33-34页
 3. 讨论第34-41页
   ·提取方法的选择第34-41页
     ·单因素影响试验第35-37页
     ·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第37-41页
 4.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RP-HPLC 法同时测定利咽解毒颗粒中黄芩苷和大黄素的方法研究第42-53页
 1. 引言第42页
 2. 实验部分第42-46页
   ·仪器与试剂第42页
     ·仪器第42页
     ·试剂第42页
   ·方法与结果第42-46页
     ·色谱条件第42-43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3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43页
     ·线性关系考察第43-44页
     ·精密度第44页
     ·稳定性第44页
     ·重复性第44-45页
     ·回收率第45页
     ·样品含量测定第45-46页
 3. 讨论第46-52页
   ·提取方法的选择第46-51页
     ·黄芩苷和大黄素的响应曲面分析与模型优化第50-51页
     ·模型的验证试验第51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51-52页
 4.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HPLC 测定黄连上清丸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方法研究第53-62页
 1. 引言第53页
 2. 实验部分第53-57页
   ·仪器与试剂第53页
     ·仪器第53页
     ·试剂第53页
   ·方法与结果第53-57页
     ·色谱条件第53-54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4页
     ·供试品溶液制备第54页
     ·线性关系考察第54-55页
     ·精密度第55页
     ·稳定性第55页
     ·重复性第55-56页
     ·回收率第56页
     ·样品含量测定第56-57页
 3. 讨论第57-61页
   ·提取方法的选择第57-61页
     ·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响应曲面分析与模型优化第60-61页
     ·模型的验证试验第61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61页
 4. 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HPLC-系统内标法测定小儿止咳糖浆中芒果苷、甘草苷和橙皮苷第62-69页
 1. 引言第62页
 2. 实验部分第62-67页
   ·仪器与试剂第62页
     ·仪器第62页
     ·试剂第62页
   ·方法与结果第62-67页
     ·色谱条件第62-63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63页
     ·供试品溶液制备第63页
     ·校正因子的测定第63-64页
     ·校正因子耐用性考察第64-65页
     ·精密度第65页
     ·稳定性第65-66页
     ·重复性第66页
     ·加标回收率试验第66页
     ·样品含量测定第66-67页
 3. 讨论第67页
   ·流动相的选择第67页
   ·提取方法选择第67页
   ·内标性成分的选择第67页
 4. 小结第67-69页
全文总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催化发光法检测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下一篇:电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