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言 | 第9-22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页 |
| ·冈底斯成矿带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矽卡岩矿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拉屋铜锌矿区勘查与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拉屋矿床勘查史 | 第14-16页 |
| ·矿床成因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9-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工作量 | 第20页 |
| ·主要认识及成果 | 第20-22页 |
| 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22-37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22-23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3-35页 |
| ·区域地层 | 第23-26页 |
| ·区域构造 | 第26-31页 |
| ·区域岩浆岩及变质蚀变 | 第31-32页 |
| ·区域矿产 | 第32-35页 |
| ·区域地球物理及地化特征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3 矿体地质特征 | 第37-50页 |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37-45页 |
|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 | 第37-38页 |
| ·矿区地层 | 第38-39页 |
| ·岩浆岩 | 第39-43页 |
| ·矿区构造 | 第43-44页 |
| ·矿区围岩蚀变 | 第44-45页 |
| ·矿体地质特征 | 第45-49页 |
| ·Ⅶ号矿体 | 第45-47页 |
| ·Ⅶ-1号矿体 | 第47页 |
| ·Ⅶ-2号矿体 | 第47-48页 |
| ·Ⅹ、Ⅹ-1号矿体 | 第48页 |
| ·Ⅰ、Ⅱ号矿体 | 第48-49页 |
| ·矿石物质组成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4 矿区控岩控矿构造特征 | 第50-63页 |
| ·拉屋矿区控岩构造特征 | 第50-52页 |
| ·褶皱对岩体的控制 | 第50-51页 |
| ·断裂对岩体的控制 | 第51-52页 |
| ·构造样式、构造组合解析 | 第52-61页 |
| ·断裂、节理构造特征 | 第52-56页 |
| ·层间破碎带的特征 | 第56-58页 |
| ·接触带构造特征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5 控岩控矿模型 | 第63-65页 |
| ·矿床控岩控矿模型 | 第63-64页 |
| ·下一步找矿方向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图版及说明 | 第71-82页 |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